林衍铨老师在作报告
“绣球菌形似巨大绣球,菌肉脆嫩,风味独特,是一种珍稀名贵的新兴食药用真菌,迄今为止,全球仅日本、韩国、中国等国家的少数几个单位可实现人工栽培。”5月9日晚,易菇大讲堂第14期以网络会议、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本期直播邀请到的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林衍铨研究员,他就绣球菌产业发展概况、发展历程、资源分布、栽培模式、工厂化栽培技术、加工产品市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做了分享。截至直播结束,观看直播人数超过5800人次。
互动答疑
在会后互动答疑环节,林老师还对参会朋友提出的菌渣如何再次利用、目前绣球菌的液体菌种应用,国外绣球菌发酵类产品有没有质量标准,培养菌袋过程中出现的霉菌污染如何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易菇大讲堂直播间
谈及产业发展前景,林衍铨老师表示绣球菌作为一种“食药同源”的健康和保健食品,近年来已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开发利用好绣球菌,对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人健康,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必要性。同时,要加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探明绣球菌有效成分活性作用的途径与机理,为进一步开发新药和第三代功能性食品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他表示,绣球菌作为一种为数不多可工厂化生产的新兴食(药)用菌,必将成为食用菌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林衍铨老师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科院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长期从事食(药)用菌的科研及技术开发工作,在食(药)用菌的引种栽培、代谢产物利用、工厂化设施栽培、药用菌深加工及食用菌标准化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在珍稀食用菌——绣球菌的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突破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瓶颈,培育出我国第一朵人工栽培绣球菌子实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国家,实现了我国绣球菌产业从靠野生采集到工厂化栽培的跨越,有望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SCI、EI、菌物学报、菌物研究、食用菌学报等相关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易菇大讲堂是易菇网发起主办以宣传菌物科普、传播栽培技术为主的活动,先后邀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分享菌物科学知识,推广食药用菌栽培技术。今年,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为探索开发特色品种,推动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发展,易菇网决定通过网络互动,视频直播的方式连续举行三期珍稀食用菌系列直播课程点聚焦冬荪、绣球菌、块菌(松露)三个珍稀品种。这是易菇大讲堂珍稀食用菌系列直播课程的第二期,5月16日晚20:00,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研究员为我们带来“顶级食材~块菌(松露)”的精彩课程。
林衍铨老师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特色食用菌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科院食用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研究员。长期从事食(药)用菌的科研及技术开发工作,在食(药)用菌的引种栽培、代谢产物利用、工厂化设施栽培、药用菌深加工及食用菌标准化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在珍稀食用菌——绣球菌的研究方面,在国内率先突破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瓶颈,培育出我国第一朵人工栽培绣球菌子实体,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国家,实现了我国绣球菌产业从靠野生采集到工厂化栽培的跨越,有望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SCI、EI、菌物学报、菌物研究、食用菌学报等相关科技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易菇大讲堂是易菇网发起主办以宣传菌物科普、传播栽培技术为主的活动,先后邀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分享菌物科学知识,推广食药用菌栽培技术。今年,在新形势的背景下,为探索开发特色品种,推动食用菌产业多元化发展,易菇网决定通过网络互动,视频直播的方式连续举行三期珍稀食用菌系列直播课程点聚焦冬荪、绣球菌、块菌(松露)三个珍稀品种。这是易菇大讲堂珍稀食用菌系列直播课程的第二期,5月16日晚20:00,将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刘培贵研究员为我们带来“顶级食材~块菌(松露)”的精彩课程。
扫描二维码观看
课程回放
课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