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榕江县平阳乡丹江村,放眼望去,一排排白花花的菌棒铺满田间地头,菌棒上一簇簇的黑木耳竟相绽放,几十名工作人员正在采收黑木耳。 黄平县作为榕江县结对帮扶的县,主要帮扶平阳乡、两汪乡。围绕榕江县主导的“百香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猪、鸡”六大产业,结合平阳乡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两个乡镇的产业扶贫项目,发展食用菌(木耳)30万棒,强化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
黄平县帮扶的两个乡镇帮扶的产业统一在平阳乡实施,丹江村实施的22万菌棒已经进入采收期,覆盖贫困户94户302人,剩余的8万棒计划摆放在岭培村,目前已经实施4.3万棒。 采用“村集体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对菌棒进行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村集体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杨昌传介绍说:“只要我们把摆放菌棒的地方打理出来,和黄平帮扶的工作组对接,由他们联系湖南的公司运来菌棒,我们就只管将菌棒打理好。” 4月初投放的菌棒,到了5月中旬就开始陆续出木耳,趁着近期阴凉的好天气,杨昌传正积极组织丹江村贫困户劳动力及周边村子的群众开展木耳采摘。 村民吴昌云正手脚麻利地将菌棒上的木耳采收进桶中,对于家里有老人孩子无法外出群众来说,在菌棒基地务工能给他们带来收入。
“以前种植水稻,一年到头也没多大收益,现在村里面发展菌棒,摆放菌棒我在这里务工,现在收木耳也来这里务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既可以照顾生病的丈夫,又能增加家里的收入,日子比以前好过得多。”贫困户吴昌云说。 杨昌传介绍道,现在每天在基地务工的群众多达二三十人,到全部菌棒都出木耳的时候,将带动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每人每天可获得劳务工资120元,帮助他们增加家庭收入。 一边采收木耳,一边将木耳晒干卖出。杨昌传说,去年村里就发展过食用菌产业,学到到培养菌棒经验的同时,也打开了销售渠道,时常有从事木耳收购批发的浙江客商便上门收购,不愁卖不出去。
“现在已经卖出了2800多斤黑木耳,收获6万多元。”杨昌传说,现在要趁着好天气,抓紧木耳采摘和晒干,到了一定的量后就通知收购商上门回收。 据了解,黄平县派出39名工作人员到榕江开展帮扶工作,并带来90万元帮扶资金发展平阳乡和两汪乡的30万棒食用菌(木耳)项目。自2020年4月落地实施以来,成功投放22的万棒已经落地开花,通过发展食用菌(木耳)产业,可带动贫困户劳动力在家门口务工,实现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