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一根虫草“看见”西藏牧区商人别样生活


    【发布日期】:2020-06-29  【来源】:环京津网
    【核心提示】:西藏盛产虫草,以克论价,素有“软黄金”之称,虫草商人也被认为是西藏最富有的职业之一。西藏一半以上的虫草产自那曲牧区。在业内人士看来,海拔高、品相好,这里的虫草一直占据西藏虫草市场的金字塔尖。
          八字胡、藏袍、腰间挂火镰,西藏康巴男人的装扮标配,45岁的嘎玛次塔一样也不少。这位康巴汉子来自西藏藏北那曲,世代放牧,如今成为地道的虫草商人。
          西藏盛产虫草,以克论价,素有“软黄金”之称,虫草商人也被认为是西藏最富有的职业之一。西藏一半以上的虫草产自那曲牧区。在业内人士看来,海拔高、品相好,这里的虫草一直占据西藏虫草市场的金字塔尖。
          不足两个月的虫草季马上接近尾声,从挖虫草的牧民到批发销售的商家,很多人又获得了新一季的丰收。
          嘎玛次塔也收获不少,1万根鲜虫草,十几斤干虫草。他说:“小时候,除了牧业,虫草也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所以每年夏天祖辈都会去挖虫草。”
          源于此,2015年,他跟着亲戚学做虫草生意,从草原到城市,牧民出身的他又多了一个生意人的身份。
          他说:“辨别虫草好坏并不难,但是生意场上要学的还是很多,像找渠道、摸清行情。”
          最初,嘎玛次塔积蓄少,他只是少量收购再转卖,就这样慢慢积累资金。如今,他每年出货量数百万元(人民币,下同)。
          相比嘎玛次塔,同是那曲人的查久经营虫草时间更长,从2002年便从运输司机转行。
          最初,他一个人冒着赔钱的风险去尝试。后来的十余年间,他的哥哥、外甥也加入进来,如今发展成了家族生意,每年以百公斤计向内地输送。他说:“虫草季,我们家挖虫草、收购虫草、销售虫草都在进行。”
          查久介绍,刚做虫草生意时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常有的事,“每次上山收草一般都要准备几十万元,所以刚起步时,压力很大,还好家乡的亲戚、朋友允许我赊账。”
          经商多年,查久乐于接受新事物,不再局限西藏市场。除了到内地谈业务,也热衷各类展销会,结识了不少大客户。
          郎加泽旺来自那曲丁青县,上世纪70年代末便学做虫草生意。
          那时,他们村里几家人把虫草凑到一起,再卖到县里,十几岁的他由此走上了这条生意路。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有网络、物流,以前都是靠步行走好几天到县里卖虫草,条件稍好的也就是骑马。”他感叹。
          靠着财富积累,上世纪90年代,郎加泽旺家是村里第一个买私家车的,“牌子记不得了,花了十几万元。”
          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郎加泽旺也经历了虫草的“江湖风云”,营养价值饱受争议,价格也是数次“大跳水”。
          他说,上世纪70年代一斤虫草卖十几元,后面两个10年,分别突破千元、万元一斤的大关。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虫草价格跌了三四倍,“当时消息闭塞,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2008年,虫草价格又一次经历了“大跳水”。在西藏很多虫草商人看来,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可带来更大的消费市场。所以,他们提前一年囤了大量虫草。谁知,全球金融危机加剧,打破了他们的幻想。
          “2007年10月,我出手了大部分虫草,算是躲过了这场危机。”他直言,有些担着数百万元债务的人再也没缓过来。
          郎加泽旺告诉记者,他现在很羡慕年轻人网络直播做销售,还知道“口红一哥”李佳琦的传奇故事。不过,他坦言,上了年纪,跟不上时代了。
          即便如此,他还在尝试虫草冻干技术。他认为,总要有人去探究虫草产业不同领域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虫草 西藏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