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心教学楼智慧教室615以云端视频方式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校长冯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李玉教授,以及科技管理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相关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张越杰教授主持。
冯江首先致欢迎词,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概况和李玉院士团队取得的重要成绩;恳请各位专家能够畅所欲言,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妙药;希望研究中心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以及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
会上举行了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科技管理处处长吕文发教授宣读了《关于聘任吉林农业大学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决定》,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旭研究员为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李玉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张金霞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孙晓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蔡磊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张修国教授、浙江大学喻景权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戴玉成教授、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孙文献教授、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惠先生为委员11人组成的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张越杰代表学校向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李玉院士颁发了聘书。
在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旭院士的主持下,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长田教授受李玉院士委托,向各位委员系统介绍了建设背景目标、人才团队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产学研服务、开放运行及管理、发展规划等内容,汇报了自成立以来得工作进展和问题不足。王琦教授、包海鹰教授、付永平教授、李长田教授,分别从菌物种质资源保育、药用菌研究、分子育种和食用菌栽培等四个方面做了学术研究进展报告。
在咨询环节,各位委员们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就中心功能定位、人才团队建设和发展、国外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建议中心应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功能辐射、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和广度,带动学科发展的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对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支持力度等,对中心的未来建设与规划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李玉院士最后做了总结讲话,表示中心要把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认真梳理,不断吸收、消化、理解,在“十四五”期间学习贯彻好,对照科技部验收评估指标,在人才团队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与环境建设、成效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特色。要进一步汇聚国内外智力资源,力争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为吉林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做出贡献,有效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食用菌新种质资源创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于2018年,是科技部依托吉林农业大学建设,面向国际科技前沿,促进与国外一流科研机构开展长期合作的重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要围绕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在菌物资源保育、食用菌遗传育种与规范化栽培、食用菌活性成分分析与精深加工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