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1月19日讯 衢江区湖南镇朝书村5亩宅基地近日刚整理好,就被村民抢租一空。“去年高山蔬菜效益好,大家准备今年扩大规模,入冬以来已有10多位村民从邻村转包了200亩土地。”村党支部书记吴云峰昨日告诉笔者。
朝书村是湖南镇去年新发展的高山蔬菜特色示范村,全村183户有135户发展了600亩高山蔬菜,人均1亩多。去年,全村种植户有一半以上高山蔬菜收入超过2万元,户均增收超过2500元。高山蔬菜获得好收成,除挂钩帮扶单位市农办出资10万元帮助建好滴灌等生产设施、实现丰产外,村里创新销售方式、提高卖价是重要因素。7月份高山蔬菜上市时,正值市场低迷,村里组织人员统一收购拿到衢州农贸城批发,扣除运费后按数量全额返还给村民,每斤比客商上门收购要高出0.2元。
去年3月,市委办和华家村结为帮扶对象,帮助村里成立了食用菌产销专业合作社,105户低收入农户成为合作社成员。食用菌基地总投资400万元,一期投入200万元,由合作社担保贷款,种植金针菇50万袋。“一袋可产菇一斤,扣除菇种投入和管理人员工资,每袋有0.8元利润,年底如实际分红每人低于400元,差额部分由合作社补足,确保低收入农户的固定经济收入。”
打造特色示范村,发展特色经济拓宽村民致富路,这是湖南镇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一个成功做法。镇党委书记朱国明说,在市、区两级挂钩单位的帮扶下,去年全镇共建立高山蔬菜、食用菌、农家乐、来料加工和毛竹丰产基地等7个特色示范村,1500户低收入农户户均年增收1800元。
(王国成 李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