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mushroom.net/file/upload/202011/27/1015579611944.jpg)
秋冬季节,食用菌生产却是繁忙时期。11月25日,记者来到灵宝食用菌企业,现场看到企业加紧生产的场景。
在兄弟菌业专业合作社,工人们在快速菌料装袋,并把装填好的菌棒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准备再送入灭菌柜进行高温蒸汽加工。
合作社理事长李勇齐指着不远处的灭菌柜说,他们去年7月把灭菌环节从传统燃煤锅炉换成了烧天然气的灭菌柜,从此就不再使用散煤了。
![](http://www.emushroom.net/file/upload/202011/27/1015574811944.jpg)
原来合作社每年要烧掉300多吨散煤来加工菌棒,现在使用天然气,会有哪些变化呢?
“单看燃料成本,烧气比烧煤要贵。”李勇齐说,但是烧气替代烧煤,用灭菌柜替代蒙古包,生产时间大大缩短,从近40小时缩短至12小时,成品率从94%提升至98%。产能随之大大增加了,用工也省了,合作社每季生产能力从200万袋增加至500多万袋,用工从20人减少到了15人。
从四五十万元收入增加到了100万元,这让李勇齐感觉“煤改气”改得很值。
![](http://www.emushroom.net/file/upload/202011/27/1015573411944.jpg)
在另一家规模更大的食用菌企业灵宝昌盛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灭菌柜里滋滋地进行蒸汽加热,正在对菌棒进行灭菌。
昌盛的副总经理李卫平告诉记者,他们前年初就早早完成“煤改气”,实现清洁化生产后,不仅解决了产能瓶颈,扩大了产量,打开出口市场,产品出口到日、韩、俄、欧洲。
他算了这样一笔账,如今全年可生产1000万袋,是原来的5倍,出口达到400万袋左右。
近年来,灵宝市食用菌生产发生了一场“煤改气”的绿色革命。
灵宝全市按照每200万袋菌棒建一个加工点的规模,并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体,优先在公路沿线和燃气通达的区域,建成了清洁化菌棒生产示范加工点22个,购置燃气环保锅炉45台,累计加工菌棒9000余万袋。
“以香菇为主体的食用菌产业是灵宝农业第二大支柱产业,是农民致富重要门路。”灵宝市食用菌办主任赵建华介绍,当地以食用菌“煤改气”清洁化生产为带动,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不减、生态环境效果突出、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据估算,按企业规模年设计200万袋计,锅炉煤改气升级后,可减煤55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5吨。按灵宝市全年规模1.2亿袋计,理论上全年减煤3.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21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