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插在牛粪上”这句话的喻义,尽人皆知。我认识一对夫妻,从外貌上比较,妻子光彩照人,如花似玉;丈夫却相形见绌,其貌不扬。妻子心中戚戚,自叹“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丈夫也有自知之明,为了家庭大局,他不仅承担了全部家务劳动,而且发愤工作,事业有成。20年过去后,妻子终于顿悟:“我这朵‘鲜花’虽然插在‘牛粪’上,但是没有受到丝毫损失,反而是‘牛粪’滋养了自己,使自己养尊处优,免除了操劳,从而益发显得容颜不老。我应该感谢‘牛粪’才对。”从此,夫妻和美,相敬如宾,懿行佳话,传遍了左邻右舍、双方单位。
其实,撇开喻义,回到本义,“鲜花插在牛粪上”也是好事,而不是错事。通常情况下,人们把鲜花插在花瓶里,瓶内放上清水。清则清矣,水分也有了,但水中缺乏养分和空气,要不了四五天,鲜花就开始萎缩了。可是若把鲜花插在牛粪上(可用一个塑料匣子,里面放满新鲜牛粪,匣盖上挖个小洞,用来插花),因为水分、养分和空气三者兼备,鲜花则能保鲜十天以上。
这是因为牛粪里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实际上是一块营养基。只是人们怕脏,不识真货。如今,牛粪不仅能滋养鲜花,充作燃料,而且能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大业中派上大用场。
据我省一位有心研究农村循环经济的学者型领导干部调查研究,临泉县长官镇农民王守红利用牛粪培植食用菌,大获成功。10平方米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抵得上种一亩田的 粮食。他再用牛尿掺牛粪制沼气,沼气可以用来烧水、烧饭、照明,进而用来发电。剩下的沼渣、沼液可以分别代替化肥、农药,用来种粮、种菜、种果树。他还把牛粪晒干卖到外省市,让别人培植食用菌。一头牛一年产出的干牛粪能卖得400多元。王守红不以自富为满足,还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他创办了长官镇黄牛协会,培训的会员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养黄牛二万多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牛粪,在王守红和他的黄牛协会出神入化的运作下,变成了农林循环经济链条中的最重要一环,一年中的节支增收效益高达亿元以上,仅出售干牛粪一项,一年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
2005年,王守红被评为“中国民间环保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又获得“2005年度地球奖提名奖”,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