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来到望谟县平洞街道洛郎村食用菌棒生产车间里,伴随着一声声机器轰鸣,村民们将一根根加工好的食用菌棒装好,统一打包。
据了解,洛郎村依托1.6万亩板栗林木资源,去年年初在洛郎村栽培试验的林下食用菌试种成功,于是引进贵州望华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投资5000万元,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打造培训、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大力发展林菌产业。
目前洛郎村已种植1590亩,主要品种为杏鲍菇、秀珍菇,带动群众务工7000余人次,农户平均增收6000元,同时洛郎村围绕打造林蜂、林药的多业态产业,全村立体化生态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穷山村换了新面貌。“板栗种下去有收入,还能在食用菌基地和养蜂地务工,两项工作一年不断。”洛郎村贫困户杨昌荣说,一天一百块,收入稳稳的。 两江一河(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绕山林,光热充足纬度低,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让望谟成了贵州有名的“天然温室”。
靠山吃山。望谟县立足独特的自然条件,聚焦林下食用菌产业,挖掘立体经济的“生力菌”,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加快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完善经营体系,推进林下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竭力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生态财富转化为发展财富,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全县种植林下食用菌8000余亩,主要种植品种有毛木耳、秀珍菇、平菇、猴头菇等,预计产值达900万元,带动群众务工34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务工达11000余人次。同时,望谟县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森林抚育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等政策,建设木质菌材基地,鼓励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建立木质菌材基地,目前已建木质菌材基地500亩。
走活“产业棋”,念好“山字经”。望谟县持续发力推动林下“立体经济”的发展,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将绿水青山变成望谟人民“绿色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