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攀枝花市农林科学院获悉,该市块菌科研团队通过18年的科研攻关,利用板栗根系仿生栽培印度块菌,单株产重高达1054.9克,创国内块菌仿生栽培单株产量新高。
2020年12月29日,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块菌科研团队一行,在2015年9月盐边县格萨拉乡建立的块菌园内现场随机采挖了18株块菌板栗树,有7株产出块菌,栽培5年产出率38.9%。单株最多产块菌子实体98个,最少2个,单株最低产量146.9克,最高产量1054.9克,平均产量637克,其中编号64的块菌树第3年产出11个重509克,第4年产1个重650克,第5年株产10个,单株产重1054.9克,创国内块菌仿生栽培单株产量最重的新纪录,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块菌园成功实现了‘树上结板栗、树下产块菌'的双重效益模式,大大提升了我国块菌人工栽培的技术水平,为‘中国块菌之乡—攀枝花'及全国块菌适宜区特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经验,也为生态修复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创出一条新的途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块菌科研团队负责人柳成益介绍。
据了解,攀枝花市从2003年开始对攀枝花野生块菌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明确了攀枝花块菌种类、分布、生境类型、立地条件、共生宿主植物等,提出了块菌适宜生境的标准,从2007开始块菌仿生栽培技术研究,到现在为止共在全市建立块菌仿生栽培试验基地15个,面积200余亩。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块菌科研团队已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攀枝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