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随着一批23.4吨出口到韩国的香菇菌棒装车完毕,泌阳县大地菌业有限公司的销售经理胡建长长舒了口气,“这批菌棒要发往我们公司在韩国建设的发菇大棚,客户等着要菇。”他说。
在大别山老区,以泌阳为代表的不少县域都盛产香菇。近年来,推动香菇出海成为当地政府提高农户增收的有力抓手。“香菇出口需按照食品类别进行管理,国外许多国家规定严格且要求不同,并存在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我们的产品经常遇到贸易壁垒。”胡建介绍。
直接出海不畅,不妨转换思路。驻马店海关查检科副科长田帅介绍,当地海关部门成立帮扶小组,帮助企业分析研究各国贸易政策,为当地农户开出了“国内出口菌棒,国外设立‘海外仓’展销菌菇”的良方。
不同于香菇,菌棒制作技术高,且出口遵照“其他植物类产品”进行管理,不仅可有效规避食品类的贸易壁垒,还能提高出口价值,“平均1根菌棒在国内市场价格为3元,卖到国外却能卖到10元甚至更高,优质产品‘走出国门’带来的经济效益立竿见影。”田帅说。
思路一转天地宽。大别山区域香菇进出口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公司,在当地建立发菇大棚,不仅可以种植香菇就近售卖,还能变以往给客户跨国快递样品到如今的现场展销,增强了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任感,拓展了海外市场。目前,企业建立的“海外仓”数量已达20个。
“市场规模的扩大也倒逼我们不断提高生产技术。目前我们的菌棒生产工艺已做到了标准统一,制棒、灭菌、接种、养苗等技术规范,基地菌棒成活率达到85%以上。”胡建介绍。
国内发菌、国外出菇、展销方便、就近销售,大别山的菌菇出口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模式,综合效益较直接出口食用菌鲜菇提高1倍以上,带动当地香菇产业快速发展。
郑州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该关共监管大别山出口菌类产品4058.8吨,货值6262.2万元,同比增长24.1%,出口国覆盖俄罗斯、埃及、阿联酋、越南、韩国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