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打赢银耳种业翻身仗,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着力开展院所合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技术联姻,成功选育通江银耳新菌株“20—1”“野生4号”。通过两年的品比试验显示,两个新品种均有出耳整齐、耳片致密、泡发率高、胶质含量重、生育期短等显著特性,可分别增产11.3%、11.9%。
为打赢银耳种业翻身仗,解决种源“卡脖子”技术难题,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着力开展院所合作,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开展技术联姻,成功选育通江银耳新菌株“20—1”“野生4号”。通过两年的品比试验显示,两个新品种均有出耳整齐、耳片致密、泡发率高、胶质含量重、生育期短等显著特性,可分别增产11.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