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灼灼,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过葱翠的树林,记者来到位于紫云自治县城西南方向,距紫云县城5公里,地处贵州苗岒山脉中段的紫云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
进入林场,高耸茂密的树木遮蔽了炙热的阳光,让人顿感清凉。在中转站,十几个工人正在分拣菌棒,手脚麻利地将均棒分类摆放、装车,再由运输车运送到林场适宜林下食用菌生长环境的基地种植。跟随运输车进入林下香菇种植基地,菌棒正整齐的竖立在树干周围,享受着大树为其提供的舒适的生长环境,一朵朵厚实饱满的香菇跃于菌棒之上,来自石头寨村新院组的李树梅和同伴们快速地将成熟的香菇采摘放入篮子里。
得益于紫云自治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外出打工的李树梅回到了家乡,“我在林场工作已经有三年了,负责的工作是制棒、套袋和采摘,每个月的工资能有3000元。”在家门口就业,既能增收,还能照顾到家人,李树梅十分满足,她告诉记者,等在林场把种植食用菌技术学习熟练后,自己也计划种植食用菌,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多的财富。
“林场之前主要是种植大球盖菇,大球盖菇属于覆土种植,林地的空间利用率有限、成本也比较高。经过考察研究,今年7月,我们与贵州省优纤贝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林场改种林下香菇。” 紫云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负责人王从军告诉记者,该项目采取“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民”抱团发展模式,由浪风关林场提供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及附属设施,优纤贝公司提供技术、资金及人力资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每年种植面积不低于200亩,五年滚动发展种植1000亩林下食用菌,建档立卡户利用专项扶贫到户资金入股分红、投工投劳、参与管理等方式获得收益。
“市场上的香菇普遍是大棚种植,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林场的温度、湿度等十分适宜林下香菇的种植,并且种植出来的香菇品质、产量也要高于大棚种植的,现在我们的林下香菇在市场销售这块是非常有优势的,林下香菇填补了6至9月份的市场空白期,目前市场销售价格是比秋冬菇的价格高出50%,在市场上可以卖到6块多一斤,简直供不应求。” 贵州省优纤贝农业产业链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胜说。
目前,林场已完成种植林下香菇50亩,预计8月底种植达到200亩。项目完全建成后,将辐射带动紫云自治县3800户建档立卡户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种植产业,覆盖全县带动建档立卡户发展高效食用菌培育4000万棒/年,年产香菇8000万斤,年产值3.2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