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大了开发面积。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2800亩、地栽蘑菇1000亩,冬闲田种植食用菌面积占草腐生菌类规模的56.2%。同时吸纳农村剩余劳力3800人,增加菇农收入320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利用稻草等废弃物增加农民收入300万元。
2、实现了产销结合。采用“合作社+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先签订合同、后安排生产”的方式发展食用菌,建立了合作社与菇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体。合作社一头联结市场,一头联结千家万户,通过组建销售网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为菇农解决产品销售问题。。
3、培育了典型样板。利用冬闲田栽培大球盖菇、蘑菇示范基地村有36个,其中大球盖菇基地有谢新、泉永、高堑、陈家、刘村、邓坊、长坊、龙头、方田、半溪、何屋等30个村,专业大户200余户。地栽蘑菇示范基地村有水茜、半溪、上谢、张坊、泉正、泉上、连屋、前进等6个村,专业大户65户。专业大户收入2.5-15万元不等。
4、降低了生产成本。实行原材料统一集中采购、产品统一集中销售,降低菇农生产和销售成本。菌种价格从每瓶2.3元降至1.8元,牛粪价格从每公斤0.9元降至0.8元,为社员节省成本50余万元。
5、提高了产品质量。实行生产技术统一指导,社员之间互相监督,从栽培原料、生产管理、加工贮存到销售管理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技术流程,严格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