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勤快,基本上天天都有活路做,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近日,走进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盘龙生态智慧农场,朵朵木耳竞相“绽放”,木黄镇盘龙村村民周老平手脚麻利地将木耳采入桶中,干起活儿来毫不含糊。
坐落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的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建于2013年,以黑木耳工厂化生产种植为主,玉木耳、银耳、雪耳、绣球菌的工厂化生产为辅,是省级龙头企业。2020年,公司引进设备,修建智能化食用菌生产厂、生态智慧农场等,积极推动“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
“今年上半年,产值超4000万元,干品产量超500吨,劳务支出近1000万元。” 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说,按照“龙头企业+生态智慧农场+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能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2+N”产业布局和食用菌“一园三带多点”产业规划,坚持以“强龙头、创品牌、重科技、带农户、稳增收”为目标,深化产学研合作,全力推动“千户万菇”行动计划。
该县重点打造东线黑木耳产业示范带,发展100个以上食用菌专业村、培养1000户以上专业菇农,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村)+专业菇农”联动发展新格局。
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印江已建成食用菌菌棒加工生产基地20个、生产线22条、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大棚70多万平方米、智能化生产大棚6.5万平方米、智能化育菌中心3万平方米。
并建立了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菌种研发中心和菌农培训中心;先后引进培育企业11家、专业合作社48家,成立了县食用菌协会,发展食用菌种植专业村64个;成功注册“梵净蘑菇”“梵净仙菇”“自然朵”等商标,“梵净蘑菇”获贵州省著名商标,成功创建了国家食用菌栽培标准化示范区。
2020年,全县完成食用菌种植2.05亿棒(万亩),实现产量14.13万吨、产值11.03亿元;培养专业菇农400余户,户均增收20000元以上;累计带动农户8900余户38000多人参与产业发展,解决1000多人长期就业。
昂首阔步新时代,砥砺奋进新征程。今年,按照“扩总量、提质量、聚能量”发展要求,印江进一步优化“一园三带多点”规划布局,以木黄食用菌园区为重点,抓好东线黑木耳产业带、北线香菇产业带、南线林下种菌产业带,做强黑木耳单品,发展好双孢菇,适度发展其他珍稀品种,提高食用菌产业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县全年计划发展食用菌2.1亿棒(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种植1.55亿棒(万亩),实现产量7.32万吨、产值5.5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