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上海举行。整个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面积约5000平米,预计于2022年6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了解,该项目是在上海市农委农村委支持的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
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上海市农科院成果转化处处长周昌艳、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总支书记、副所长鲍大鹏出席开工仪式并发表致辞与讲话,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宏主持开工仪式。
上海市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在致辞中表示在食用菌的发展历程里,除了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和高效的工厂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外,必须要拥有种源核心竞争力,要真正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这次致力于创建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是丰科再次打造种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于丰科未来布局都具有非凡意义。目前丰科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需要更深层次地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新需求,研究新营销,在未来打造一个客户型企业,引导消费,创造新的奇迹。
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总支书记、副所长鲍大鹏在讲话中与大家一起回顾了丰科的成长历程,20年前,丰科公司和上海农科院合作,在潘迎捷、冯志勇、谭琦、陈明杰及留日食用菌专家曹晖五位博士的牵头下引进了真姬菇珍稀品种和栽培技术,并在20年的不断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建成了我国第一家真姬菇高水平工厂化栽培企业,并创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姬菇新品种。最近丰科在种源侵权事件中成功胜诉,作为我国微生物领域的第一案,在我国食用菌菌种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后,上海农科院各级领导和张文宏还共同为上海市农科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专家工作站”揭牌。
据了解,丰科公司将以此创新基地为基础打造种质资源评价、良种选育、大数据分析、良种制造和科普教育五大平台。
种质资源评价平台将建设液氮菌种保藏、-80℃超低温微生物菌种保藏、4℃低温菌种保藏全温区种质资源库,建成木腐菌领域保藏资源最丰富的种质资源库。
良种选育平台将建设高洁净度,满足商业化育种需求的微生物育种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借助股东方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在食用菌育种上的强大科研实力,形成品种的表型和基因型双重鉴定技术能力,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提高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的效率和质量,选育满足工厂化商业运营需求的优质品种,引领中国食用菌商业化育种产业发展,为未来成立丰科菌种公司提供技术支撑。
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建设表现组自动数据采集、远程控制的智能化高精度调控的培养室和栽培室,深入探究环境中温、光、湿、气、风等重要因素对食用菌生长、发育、代谢产生的影响,实现优良品种和最适配的环境工艺参数的完美组合,助力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升。
良种制造平台将深入研究种源的种性特点,完善种源和菌种生产制造工艺,从培养基配方、菌种活性鉴定、保种方法改良、菌种品质提升等维度开展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菌种质量评价的感官标准、生理标准和遗传标准,提升保障菌种质量的核心能力。
科普教育平台将展示丰科公司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实时工作场景,通过多媒体大厅、全息投影技术、手工DIY工作区、路演科普区的设置,讲好丰科公司发展的系列故事,包括食用菌物种故事、食用菌产业故事、丰科品种故事、丰科发展故事、鲜菇道品牌故事、菌菇美食故事等,宣传菌菇文化,引导菌菇消费,致力于全民菌菇科普教育。
负责人表示,未来在科学管理体系加持和上海农科院技术助力下,丰科食用菌产业将进入辉煌发展时期,同时将实现“中国菌菇”打造成国际级品牌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