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美无度,木耳润可书。11月的兰城村,绿水青山,雾气氤氲,一派生机,宛如仙境。一排排现代化喷洒设备时刻监测着空气湿度,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洒在木耳上,小小木耳纷纷绽放,开出一朵朵“致富花”。
木耳种植对于土壤,空气湿度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山区是种植黑木耳的圣地。尧渡镇森林覆盖面积广,林业资源丰富,具备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尧渡镇因地制宜,充分发掘本地特色,切实谋划木耳产业发展。
“这一片种植的是食用菌黑木耳新品种,2016年与省农科院联合研发的,2020年被认定为‘皖黑木耳1号’。”基地负责人陈园德介绍道。
“皖黑木耳1号”品种相比于普通的木耳品质更优、出耳更早、出耳整齐、耳形圆整、长势密集,单位产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增加。每年的出耳时间从10月到4月中旬,期间可以采摘10波。
据介绍,该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全面添置菌种生产机械化设备,全新升级改造菌种培养室,全方位推广东至黑木耳绿色生产标准化技术,加强产品分级包装,加强食用菌农残检测,以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这片蔬菜基地一共有120亩,其中60亩种植食用菌,黑木耳30余亩,羊肚菌25余亩。我从事食用菌种植已经三十余年了,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今年生产了大约20万棒,总产值可以达到130万元。”基地负责人说。
木耳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更带动了周边百姓增收,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
正在田地里采摘木耳的一位村民说道:“我是这里的长期工,一年大约有2万多元收入,也正是有了这份工作,去年顺利脱贫,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据介绍,在这里务工的农户一共30余户,长期务工每年收入约2万元,短期务工每年收入大约4000元,总共带动16户脱贫户增收,鼓起了“腰包”。
在这片蔬菜基地,不仅种植了黑木耳,在不远处的另一片田中,还种植了灵芝。
“灵芝的效益非常可观,这里一共种植了60余亩,今年平均下来一亩地毛利润7万元左右,总共收入约400万余元。”基地负责人陈园德介绍。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引入更多的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基地科技顾问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尧渡镇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发展,发挥村兴公司“杠杆作用”,重点培育查桥片200万棒食用菌、高岭千亩油茶、西村百亩石斑鱼、黄泥南烛、建东村蓝莓等基地建设,下一步,尧渡镇将立足镇域特色,抢抓东至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契机,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按照现有资源禀赋,大力推动特色产业扩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