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香阵阵,一朵菌菇致富,一个产业兴村。共青城市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吹响乡村振兴号角。泽泉乡观音桥村六栋厂房在村子深处,一根根菌棒孕育出朵朵菌菇,这里本是废弃五年的猪场,经过市、乡、村三级的投入改造,让这里华丽转型,变成了产业“菌”俏、“菇”舞人心的村集体新产业——菌菇养殖基地,助力村民的小康致富路越走越宽。
菌菇朵朵结出新硕果
秋高气爽,硕果飘香,细碎的阳光透过厂房的窗,洒在一排排排列有序的菌棒架上。大大小小的香菇从3万个菌棒中探出色泽较深、质地致密的头,暗示自己的成熟度。今年7月份动工,经过三个月、28万元专项资金的投入改造,占地2500平方米、废弃5年的养猪场实现华丽转身,变成散发阵阵清香的菌菇基地。“前期我们先试种一种香菇,第一批上3万根菌棒,可产约一千五百公斤。11月开始第二批4万根菌棒种植。”观音桥村乡贤戢海生说,1个菌棒平均可产1公斤左右香菇,根据香菇成色可卖6-12元/公斤不等。香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被人们誉为“菇中皇后”,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深受人们的喜爱。第一批香菇采摘,这些香菇分别送给了附近的村民、养老院和乡、村食堂品尝。观音桥村乡贤戢海生说,虽然观音桥村菌菇养殖基地刚刚建起,很多后期设施还在逐渐完善中,但我们坚信,小小菌菇,一定会开出朵朵“致富花”。
菌菇簇簇绘出新美景
观音桥村菌菇基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走进厂房更是飘来菌菇独有的清香、沁人心脾,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通往一个个厂房。原来的观音桥村戢家垅人居环境差,肉猪、蛋鸡的不规范养殖,加重了环境污染。共青城市委书记卢治轩曾多次深入戢家垅村实地调研,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求相关部门从根源上迅速解决污染环境问题,现在的观音桥村戢家垅空气中再也没有家禽粪污的气味,饮用水源也没有了污染,家家户户都通了干净自来水。村里大多数养鸡、养猪的村民在村干部的劝说下也纷纷转型,来到菌菇养殖基地务工,既有稳定收入,还不用承担养殖风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大家都为这个新村集体产业纷纷点赞。
菌菇片片撑起新希望
产业建在家门口,务工就在眼跟前。“在我们养菇基地,长期工有10人,采菇忙的时候有50人左右在这里打工。”观音桥村乡贤戢海生说,在这里务工的都是住在附近的村民,其中包括7户脱贫户。脱贫户王绍传就住在离菌菇基地三百米的地方,具体管理菌菇养殖基地后勤保障,每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资,其妻子做菌菇采摘工作,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我年纪大了,不方便继续外出打工。在菌菇基地上班,不仅可以赚钱养家,离家近,还帮我的老伴谋了一份事做,真是改变了我的生活。”王绍传感激地说。“泽泉乡观音桥村里的脱贫户来务工,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分派工作,身体好一点的可以负责菌菇采摘,差一些的可以做一些剪菇脚这类的轻松活”,观音桥村乡贤戢海生说,“想通过这个产业,带动一方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