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兴文大河苗族乡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以食用菌制种基地为载体,探索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特色之路。
“我现在正在进行羊肚菌制种接种工作,将原种放进培养基料里面,进行密封,再由其他工作人员送到冻库培育。”基地工作人员董小燕说。
近日,来到大河苗族乡兴旺食用菌制种基地,虽然现在气温下降,但在这里却是一派繁忙火热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制作羊肚菌培育袋、进行菌种培育,为下一步的销售备足充足的种子。虽然大家早已熟练制种步骤,但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要求在进行操作。
“我们公司主要是羊肚菌的制种,工艺流程从煮小麦开始,煮熟以后运入车间进行摊平,加入混凝土、培养基料混合,进行装袋,再送入杀菌库进行高温消毒杀菌,完成后运出自然冷却,再送入接种车间进行接种,最后再送入培育库,整个流程大约需要两天时间,送入培育库培育以后大约20至25天可以培育好。”宜宾市兴文县光顺农业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光彩介绍说。
据悉,宜宾市兴文县光顺农业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入驻大河苗族乡兴旺村,并在2017年4月成立兴文县兴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从事羊肚菌制种、销售和示范种植等。如今,羊肚菌产业成为兴旺村农业特色产业新亮点,外销数量也随之增加。
“我们公司设计生产菌种能力8000余亩,采用订单销售模式,每年平均销售菌种5000至6000亩左右,公司产值大约在1200万元,主要是销往成都金堂县、中江县、三台县。”吴光彩说。
据介绍,羊肚菌作为珍贵的食用菌品种,人工制种程序繁多,需要很多劳动力,这也直接带动了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同时,制种工作多为精细活,许多留守在家的妇女既能兼顾家庭,也能务工挣钱。目前公司吸收大约120余人务工,每年开出的务工工资大约在80-100万元。
当前,大河苗族乡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走出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特色之路。同时,严格落实兴文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力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