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因临近清河而得名。临清的兴衰与大运河密切相关,明清时期,临清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而迅速崛起,素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
北方运河断航后,临清失去了漕运要冲地位,但留下的运河遗产依然见证着往昔的繁荣与兴盛。尤其是生长在黄河故道上的桑树群,成为临清市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临清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牢牢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充分挖掘桑树资源,推动桑黄产品全产业链发展。在临清这片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热潮正在涌动,书写着让野生桑树上的“树疙瘩”成功变身为“桑黄金”的生动故事。
依托独特资源优势
桑树在我国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占据独特地位,极具民族文化特色。位于黄河故道上的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树也是我国桑蚕产业和丝绸文化的历史见证。
临清古桑树资源丰富,境内黄河故道拥有2500余亩古桑树群,300年树龄以上的古桑树2万余株,最高树龄近700年。据悉,生长在桑树上的真菌桑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抑制肿瘤、提高免疫力方面有很好的功效。目前,临清市正抢抓用好山东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重要机遇,依托独特的桑树资源,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品牌化、示范化的思路,做好桑黄产业文章,培育全产业链条,让野生桑树上的“树疙瘩”成功变身为“桑黄金”,成为带动乡村发展和群众致富的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没有乡村产业的振兴,就没有扎实的物质发展成果,乡村振兴也就难以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依托当地独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增强内生发展动力,通过特色产业可以为当地民众提供稳定就业和可持续性收入,进而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才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临清市政府党组成员淳悦忠表示,临清市坚持高点定位,利用桑树资源发展桑黄产业,抓好区域化布局。坚持把推动中医药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保护和挖掘古桑树群资源,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将桑黄产业列入临清“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桑黄产业做大做强。临清正在以桑黄产业为主导,申请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临清市已获得“中国桑黄之都”“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称号。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
农村三产融合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之一,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必将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卫龙宝认为,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通过要素、制度和技术创新,实现农业与加工流通、服务共享等有机整合的新型生产经营方式。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蓬勃发展,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农业功能不断拓展,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利用桑树资源发展桑黄产业中,临清市积极探索三产融合途径,抓好产业化发展之路。立足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从桑黄种植、加工、销售,到桑黄文化、桑黄研发的全产业链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淳悦忠表示,临清市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着力点,引导成立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培育行业龙头,开发桑葚干、桑叶茶、桑叶面等系列产品。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以合作社为基础,成立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推动桑黄产业集聚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聊城市总投资5.6亿元,建设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据了解,目前恒温恒湿标准化阳光棚、菌棒和无菌桑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车间已建成,桑黄酒生产线、葚酒生产线已试运行。正在建设桑黄康养中心、桑黄文化旅游体验中心、桑黄食药用菌市场交易中心、桑黄文化博物馆、桑黄科研楼等,推动桑黄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提升桑黄产业文化内涵。
抓好品牌化培育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牌科技含量,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是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临清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深化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桑黄产品含金量,为桑黄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据了解,在推进桑黄产业发展进程中,临清市十分注重技术研发,目前已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高端技术,积极鼓励引导先锋办事处瓜果蔬菜桑产业协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制定发布了桑黄栽培技术规范,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
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工作,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临清市将招才引智作为推动桑黄产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探索出由政府牵线搭桥,围绕桑黄产业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据了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多次到临清调研指导桑黄产业发展,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建立了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院士工作站,招才引智为临清桑黄产业发展提供科研支持,确保其走在全国行业前沿。
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建设水平。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志表示,临清市结合特色桑产品,开展“三品一标”、特色商标申报,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打响“临清桑黄”特色品牌,临清桑黄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中国农业创富大会十佳优质农产品、全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等称号,提升了临清“中国桑黄之都”品牌度及桑黄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在坚持特色化产业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临清市坚持富民惠民,抓好示范化引领,把乡村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到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桑黄产业培育成富民产业。
陈永志表示,临清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行基地集中种植和农户分户种植桑黄的举措,企业回购、加工和销售,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桑黄人工栽培。同时,探索了桑黄和羊肚菌“双菌”轮作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为保证培植质量,组织菌类专业培植人员实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培植、规范管理。
据悉,临清市将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桑黄产业技术研发,以桑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让中医药在创新中传承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淳悦忠介绍,首先,临清市将积极打造中国(临清)桑黄产业“智汇中心”。依托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围绕桑黄产业发展需求,创新种植技术,持续研发日用、食用、医用等桑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全国一流的黄河故道古桑研发基地。其次,打造“中国桑产品加工强市”。进一步扩大桑黄种植和加工规模,培育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促进全产业链整体提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聚化的桑黄精深加工基地。最后,打造世界古桑文化园。探索“文化+产业”模式,依托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桑黄博物馆,大力发展古桑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推进文化旅游精品区建设,打造“秦汉古河道、明清葚果园”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