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好的冬日,大城县南赵扶镇伯龙蔬菜水果种植合作社的大棚内,一个个平菇栽培袋整齐摆放,平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四年前,我开始带领农户种植蘑菇。”合作社负责人王伯龙说,今年利用合作社种植的100多亩桃树产生的废旧树枝,粉碎后作为蘑菇栽培原料,相比以前其它材料从口感、产量上都有所提高,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利润。
据了解,该合作社平菇种植从每年7月中旬开始到第二年5月底,每播种一次可采收6茬。需要从平菇制作原料、消毒、接种、采收以及大棚内温度和湿度的精细调控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把关,最大限度保证平菇的质优口佳。该合作社种植10个大棚的平菇产量高达20万公斤,销往天津与本地市场,客户群体不断扩大。
平菇不但产量高,而且劳动强度不大,尤其方便当地群众务工,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增收致富的干劲也更足了。正在忙碌的郭连波告诉记者:“我每天负责灌袋、倒菌包、接种等,一天200块钱,既不耽误家里的活儿,又挣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