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拥有“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的美誉,如今随州30万人从事香菇有关产业,如何在日益激烈的食用菌市场稳住盘、走得远,随州市政府和菇农们都在“绞尽脑汁”强化产业链。
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是个移民村,移民点的村民入住之后,周边的花菇大棚也建了起来,如今,花菇种植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20个大棚每年可育一万枚菌棒。
随州市随县草店镇党委书记袁爱明:“种植花菇规模一直稳定在1000万袋,年出口2000万美金的水平,人平增收达3000元以上。”
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书记刘志兰:“就香菇一项,年收入100余万元,也得利于镇政府给我们推荐的优质菌种。”
花菇之乡美誉不仅靠区位优势滋养,也要科技技术支撑。近年来,越来越多食用菌龙头企业将产业链延伸,从规模种植迈到优质菌种研发。
耀兴大海(随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京:“我们这个实验室成立于2006年,长期跟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科院包括上海农科院经常都有合作。”
目前,随州已拥有83家规模化菌种厂,是“全国最大的香菇菌种生产基地”。为满足食用菌产业高质量人才需求,去年随州香菇学院正式挂牌成立,118名学生成为首批香菇专业培养人才。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香菇学院执行院长王琳:“一方面培养全日制食用菌专业化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向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截至去年底,随州有4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占香菇企业总量的30%,产品销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0亿多美元,根据《随州市食用菌产业链实施方案》,到2025年,随州香菇种植量将达到5亿袋,香菇产业年产值突破500亿元,出口将超12亿美元,无愧于“随州香菇”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