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的大棚种植到工厂化的车间生产,近年来,剑河县立足产业资源优势,采取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的立体种植模式科学种植食用菌,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优化食用菌产业布局,助力乡村振兴。
人勤春早。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恒温菇房里早已处处迎春,一排排六层高的菌架上,长势喜人的“白胖子”争相从土里探出脑袋,工人们正踩着自由滑动的“电梯”在菌架之间来回采摘着新鲜出炉的双孢菇,不一会儿,身旁的塑料篮便很快装满。
不同于传统的食用菌种植模式,这里的双孢菇采用立体化种植,住的是“小楼房”,得益于恒温智能化控制系统,中央空调随时送上服务,保证冬暖夏凉,创造出食用菌在不同生长阶段最适宜的人工环境。
据基地技术员杨木清介绍,菇房均采用恒温控制,可以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能有效提高食用菌产量,保证菇的品质、品相,保证食用菌在生产过程中的天然、绿色、“零污染”,立体化栽培又可以合理地利用种植空间,节约土地。
在工厂化立体种植模式下,食用菌实现了循环生产周年化、环境控制智能化、产品质量标准化,无论气候多变,还是季节替换,全年都有新鲜的食用菌可以采摘,同时也便于产品质量统一管理。目前,基地日产鲜菇量2.5吨左右,主要销往湖南、四川、广东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在为企业带来良好市场效益的同时,还有效带动了周边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基地还同时配套建设了冷藏室和烘干房,用于“娇气”的食用菌保鲜和储藏加工。下一步,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培育培养期更短、成本更低的液体菌种,提升食用菌市场竞争优势,延长产业链条,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里的待遇挺好的,我们妇女在家除了农活,也没有什么事做,来到这里我还当了采菇队的小组长,一个月的工资3000多元,工作也比较轻松,用不着出远门打工,离家近,我挺满意的。”基地工人吴臣英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