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在质不在量


    【发布日期】:2022-04-07  【来源】:都市时报
    【核心提示】:在清明节冷飕飕的阴雨中,今年的“头水菌”在木水花野生菌市场闪亮登场。在野生菌从业者和吃菌“狂魔”心中,新的一年开始了。
      在清明节冷飕飕的阴雨中,今年的“头水菌”在木水花野生菌市场闪亮登场。在野生菌从业者和吃菌“狂魔”心中,新的一年开始了。
      媒体报道,4月2日上市的“头水菌”来自临沧和普洱,区区30公斤牛肝菌,卖700—800元/公斤,报道说3小时就被抢光了。在我的家乡,人们并不热衷于“头水”野生植物,一是觉得“发”;二是物以稀为贵;三是觉得味道不见得好。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我想,贵才是人们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无论如何,对于食客来说,“头水菌”就像报春的喜鹊,让他们想象食指大动、大快朵颐的美好时刻。
      野生菌是大自然给人类最好的馈赠之一,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都属于高档食材。在全球已发现的2000种食用菌类,中国有978种,云南就有882种,占全国的91%。从消费量来说,亚洲排第一,其中,日本每年人均消费量为5公斤,中国香港约4.8公斤。欧洲排第二,每年人均消费野生食用菌达3公斤,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甚至达到4.5 公斤。看起来,越是发达的城市越好这一口,云南野生菌国内市场主要在北上广就是佐证。但内地年人均消费量不足 0.5 公斤,云南人均消费量没有数据,我猜测不会少于发达地区,因为像我这样的中级食菌“狂魔”,一年下来,怎么也会整掉二三十公斤。云南多数家庭,一次买半斤左右,在半年的食菌季消费二十来次,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儿。
      产出野生菌的山都是金山银山,云南每年10多万吨的野生菌产量,让我们看到很多山民的生活保障,也看到一个产业的巨大前景。不过,在云南食客看来,食用菌只有两种,一种是本地野生菌,一种是其他。对于人工驯化、培育、种植的人工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在种植、采收、存储、运输、销售、加工等环节形成了全产业链闭环,像近两年比较火的人工羊肚菌,带动了很多种植户增收致富。但是,野生菌与人工菌有着本质区别。首先,野生菌是靠天吃饭,且不说野生菌生长需要的那些复杂的林木、土壤、气候、微生物环境,单单是干旱少雨,就可能导致大面积减产,这一点很像云南的古茶树;其次,野生菌以鲜食为主、为佳,干货差强人意,冻品乏善可陈,新鲜度和营养成分随着存储时间加长而逐渐流失,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再好的加工技术意义也不大,你能想象,云南人走进商店,说“老板,来一瓶见手青罐头”吗?
      这两个特性足以表明,野生菌产业,保护重于发展。我们能做的,第一是保护野生菌原产地的生态环境,绝对禁止深挖滥采,禁止一切人工干预野生菌生长环境的行为;第二,在存储和运输环节,杜绝一切影响野生菌品质的保鲜技术和手段;第三,加强市场建设和规范,加强组织管理,借助目前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高铁和航空运输,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户得到实惠。
      野生菌像古茶树一样,是云南的名片,是云南人的宝贝,保护好它们,让更多人喜欢和分享,是一件赏心乐事。我们更应该记住,物以稀为贵,是这类野生植物的本质,任何人为提高产能的行为都是徒劳而且有害无益的。也许有一天,全球的高档餐厅每天都在等待云南野生菌“大驾光临”。那一天,我可能再也无法承受野生菌的卖价,吃菌自由成为往事,即便有些遗憾,但我仍然是自豪的。           
     
    关键词: 野生菌 云南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