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年产量达到4000余万吨,其中平菇仅次于香菇和黑木耳位居第三,年产量近230万吨。但是目前平菇生产仍以传统农业式栽培为主,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标准,导致生产中存在多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平菇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健全平菇全产业链相关标准,规范平菇栽培迫在眉睫。
为了加快推进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平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相关标准制订工作,4月15日上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举办了“平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标准制订会议”,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谭琦研究员和体系相关专家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腾讯视频会议形式进行,由侧耳类栽培岗位科学家申进文教授主持。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谭琦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平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平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标准综合体制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原所长、成果转化处处长周昌艳研究员做了以“农业农村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概况”为题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的建设背景和建设进程,指出全产业链标准化工作的实施重点是构建以产品为主线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集成与各地生产模式相配套的标准综合体,打造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基地,构建以基地为载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实施机制。周处长还以香菇全产业链标准综合体标准制订为例,详细介绍了标准综合体标准制订的依据、过程、重点和注意事项,为平菇标准综合体标准制订提供了范式。
侧耳类栽培岗位科学家申进文教授介绍了平菇全产业链标准相关内容及总体分工。栽培室主任宫志远研究员对平菇全产业标准制订工作进行了指导。与会的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围绕标准制定相关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虽然我国平菇生产过程中存在区域化严重、原料种类复杂、品种繁多、栽培模式和设施种类多样等问题,但大家一致认为全产业链标准标准要突出技术引领,确保标准的先进性和规范性,最终确定本次标准制订以熟料栽培的设施化集中制袋、生态化出菇的生产模式为主开展工作。
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谭琦研究员做了总结,建议相关负责人一定要尽快开展标准撰写工作,并加强沟通交流,确保标准制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时效性。本次会议明晰了平菇全产业链标准制订的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必将有力推动平菇全产业链标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