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热带的海南岛,阳光雨水充沛,因而植物繁茂,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有一种生物,总给我们带来别样惊喜,它们或是躲在湿软的泥土下呼之欲出,或是寄生在老树枯树上悄然撑开自己的“小伞”;它们或颜色纷呈,或造型奇特;它们或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欲滴,或藏有剧毒,让人心生畏惧。
它们就是大型真菌,也就是广义上的蘑菇。“海南已经发现了大型真菌2000多种,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灵芝等,都属于蘑菇。”日前,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海南真菌专家、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教授曾念开介绍。
曾念开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一般一个地区的真菌至少是该地区维管束植物的6倍。海南生物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的2000多种大型真菌,估计还不到真菌总数的10%,还有大量的大型真菌有待去发现、认识、命名、描述、研究和开发利用。
在海南发现的这些大型真菌,许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有食用真菌,也有药用真菌。”曾念开说,例如蚁巢伞,俗称鸡枞菌。鸡枞菌是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鲜美。
在海南民间,特别是中部地区大型真菌丰富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曾有采食鸡枞菌、野生毛木耳、暗褐新牛肝菌等的习惯。
“药用方面,常见的有赤芝、紫芝、菌核侧耳、银耳、虎乳灵芝等。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利用其子实体、菌核或孢子供药用,同时还以这些药用真菌为原料,制成真菌制剂及菌类保健食品。”曾念开说。
此外,在海南科考20余年,曾念开还见到了不少珍奇而有趣的蘑菇。“比如丛伞胶孔菌。”曾念开介绍,这种荧光小蘑菇约五六厘米高,菌盖直径1至3.5厘米,白天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却能发出绿色荧光。
“尤其在下过雨的夏季,只见一些腐烂的树木上附生着一个个发出神秘绿光的小蘑菇,就像一只只绿色的水母,美到令人惊叹。”曾念开感慨道,由于这种蘑菇不仅非常少见,而且寿命很短,一般“出菇”后只能活3天,所以见过它的人并不多,能把它记录下来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