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银丙教授对先锋村村民进行大球盖菇培训授课
10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边银丙教授带队前往湖北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为推动当地的“稻-鳝-菇”新型种养模式的发展,面向当地村民开展了“大球盖菇(红松茸)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发展方向”的技术培训和现场交流指导。
边银丙教授对当地村民进行交流和指导
边银丙教授与张沟镇镇长进行交流
“我也是张沟人,小时候经常在咱们这里摸鳝鱼,说不定在场的就有原来和我一起的玩伴。”边教授在给村民授课时,生动的回忆了自己儿时在张沟镇的趣事,引得现场一片欢声笑语,活跃了授课现场的气氛,边教授根据先锋村作为“全国网箱养鳝第一村”的地方特色,提出“稻-鳝-菇”共作的新型种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冬闲田创造经济价值,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资源、菌渣还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使得不少村民的深受启发,赢得了阵阵喝彩。课后边银丙教授还与当地菇农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指导。
边银丙教授指导菇珍园菌业有限公司的发酵料生产
随后,边银丙教授及随行人员与湖北省科协、张沟镇委领导前往湖北菇珍园菌业有限公司参观,就“稻-鳝-菇”模式的技术需求、产业链布局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边银丙教授与省科协领导交换意见
边银丙教授认为湖北菇珍园菌业有限公司可以利用其双孢蘑菇工厂栽培、鲜菇销售和罐头加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从培养料规模化标准化发酵、双孢蘑菇废料的再利用等方面与大球盖菇栽培主体紧密合作,拓宽销售渠道,开发加工新产品。交流会上,边银丙教授还与省科协领导针对湖北菇珍园菌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大球盖菇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未来,当地政府和企业利用“政府+企业+农户”乡村振兴新模式以推动仙桃市“稻-鳝-菇”循环农业发展,立足仙桃,辐射周边,逐步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球盖菇冬季稻田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田园,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