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闽北职业技术学院获悉,该学院经过三年研究,成功研发以菌“治”菌技术,解决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效益低下、农药残留等问题。该项技术在国内属首创,已获得了发明专利。
据悉,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该产业正在从小规模的农户种植生产模式快速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转型。“在菌菇种植中,如果种植环境或培养料中灭菌不彻底,杂菌一旦侵入食用菌的培养基内就会快速繁殖,与食用菌丝争夺养分,造成食用菌减产,给菇农造成损失。”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防控一直是困扰菇农们的难题,多数菇农采用的是在培养料中添加多菌灵等杀菌剂来防控杂菌,虽然这些农药可以有效地杀菌或防止杂菌的感染,但同时也会抑制食用菌菌丝生长,使品质和产量降低,还会造成原料利用率低,增加种植成本。此外,一些农户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导致食用菌农残超标的问题也屡见不鲜,使用过的菌棒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为攻克这一难题,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学子成立了“惠农创新工作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最终研发以“菌”治菌技术,该项技术是通过激活菌丝活力,促进菌丝快速萌发,使菌丝形成菌群优势,从而达到抗杂菌生长的能力。目前,这一技术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延平炉下、建瓯迪口、宁德、古田等食用菌种植基地进行推广应用,得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