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关乎千家万户。6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进展成效。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分别在国家、省、市、县四级,建立了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其中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99%的县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已覆盖7万余家各级医疗机构。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品类别涵盖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蔬果、蛋奶、肉禽、水产等全部32类食品。
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补充介绍,我国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通过连续十多年的监测,初步掌握了主要食品污染状况和趋势,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开展风险评估,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制定修订相关限量标准,有效发挥了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同时,也基本掌握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发病规律。
“例如根据各地报告,我国毒蘑菇中毒主要发生在南方一些地区,前些年,全国年均发生中毒1500余起,每年死亡70人以上,近年来,通过地方加强对中毒高发地区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加大消费者不采不食野生蘑菇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明显降低了毒蘑菇中毒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李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