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红托竹荪“托”起共同致富梦——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基地发展侧记


    【发布日期】:2022-07-12  【来源】:毕节日报
    【核心提示】:近日, 走进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层架立体培养架上,红托竹荪迫不及待地往外“钻”出来。

    近日, 走进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层架立体培养架上,红托竹荪迫不及待地往外“钻”出来。

    竹荪,因其优美的形态、鲜美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人们冠以“菌中皇后”“真菌之花”“山珍之王”“雪裙仙子”等美誉。

    织金县为进一步推动竹荪产业发展,培养一批竹荪菌种生产、栽培、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贵州省织金竹荪创新示范产业园,并依托该产业园,成立了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基地,积极为竹荪产业研发人才团队搭建良好研发平台。

    “黄水病一直是困扰织金‘竹荪人’的技术难关。经过我们不断地试验,最终找到了预防和治疗黄水病的关键,即防病先防虫、尽量减少创伤,在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并喷洒药剂,加强通风控湿,能有效降低竹荪发病率。”贵州省竹荪产业人才基地负责人李启华说。

    黄水病防治问题解决了,竹荪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此外,该基地探索出了室内层架立体栽培技术,一平方的占地面积能提供2至3个平方的使用面积,可以充分利用空间,通过换土,还解决了竹荪栽培连作问题。

    该基地通过柔性引进方式,从省农科院、贵州大学、市农科所等单位引进10名竹荪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作为人才基地特聘顾问,基地还整合竹荪领域骨干专家9人以及人才引进的研究生,组建织金县竹荪产业研发人才团队,实行点面结合服务机制,精准服务竹荪产业发展。

    同时,根据全县竹荪产业情况,选派县级骨干专家组建食用菌(竹荪)科技特派团,按照“1+1”结对服务模式,与全县竹荪产业基地结成服务对子,提供“点上”基础性的技术服务,中央、省、市科技特派员按照“N+1”服务模式,开展“面上”专业性的巡回指导服务。

    织金县以人才基地为平台,结合该县竹荪产业发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竹荪菌种研发和种植技术专题培训班,培养一批县级骨干专家和本土农业技术人员。截至目前,已邀请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科学院专家(教授)到该县开展竹荪技术培训9期,共培训1400余人次,“竹荪人”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2022年“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贵州综合实验站红托竹荪研究中心”在该县揭牌成立。

    随着一代代“竹荪人”的不断努力、不断研发,织金县红托竹荪品质越好,名气越来越响亮,不仅畅销国内,更是远销海外,成为“致富菌”。

    李启华说:“我们正在探索‘周年出菇’种植模式,攻克冬季天寒难题,控制冬季竹荪大棚温度,不断提升竹荪适应能力,让竹荪在春节前后上市,实现鲜品周年供应,争取创造更大产业价值,丰富群众‘菜篮子’、鼓起农户‘钱袋子’”。

    竹荪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只是织金县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农技人才正积极投身农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科技人才力量。

     
    关键词: 红托竹荪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