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西宁:三乡工程聚合力乡村振兴谱新篇


    【发布日期】:2022-08-01  【来源】:青海新闻网
    【核心提示】:7月31日电 晌午时分,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尕漏村,一批自驾游客从停车场步行进入景区,一路上,眼前起伏的山峦绿意葱茏,脚下是古朴的木栈道,身旁有自在觅食的羊群。大家驻足观赏,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恬静美好的风光。

    7月31日电 晌午时分,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逊让乡尕漏村,一批自驾游客从停车场步行进入景区,一路上,眼前起伏的山峦绿意葱茏,脚下是古朴的木栈道,身旁有自在觅食的羊群。大家驻足观赏,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记录这恬静美好的风光。

    “尕漏村是一个土族村落,位于大通县脑山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农作物收成低,很多村民只好外出打工。”逊让乡副乡长董春生说,2017年,借助扶贫项目,当地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产业。2020年,在政府支持下,尕漏村建成占地面积约90亩的乡村旅游度假景区,开展餐饮、民宿、露营等业务,走上了生态第一、多业并举、良性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星空房和农家四合院周末两天已经订满了,不过还有几间小木屋可以租住。”景区负责人杨维春在接待中心向游客推荐。作为本地人,杨维春2019年得知政府招商引资的消息后,主动回乡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

    “尕漏村乡村旅游度假景区属于村集体经济项目。2020年,景区正式运行,当年营收近140万元。景区目前有70多名工作人员,几乎都是本地村民。”杨维春说,如今有乡村振兴扶持政策,自己信心满满。

    22岁的祁玉珠家住景区附近,今年她利用暑假时间在景区当出纳员,她母亲则常年在景区当服务员。“家里有老人,我和弟弟还在上学,妈妈不能外出,全家的生活担子压在爸爸肩上。”祁玉珠说,景区建成后,不便外出的村民可以从事保洁、保安、服务员等工作,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也有年轻人来应聘,积累工作经验,“现在我们尕漏村也小有名气,有了产业,大家都高兴。”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而发展产业则要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2021年,西宁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充分挖掘当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传统优势,提升农村各类资源潜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在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园,一间3000多平方米的食用菌培育大棚十分醒目。棚内有90多个立体菇架,每架15层,褐色的香菇菌棒整齐排列,淡淡菇香扑鼻而来。

    李家山镇气候冷凉,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近30年,有长期积累的人才、技术优势以及稳定的市场销路。2021年,湟中区建设李家山镇食用菌种植示范园,新建食用菌培种扩繁车间、设备用房、高标准温室大棚等配套设施。

    青海众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召荣介绍,合作社今年4月入驻园区,平均每天香菇产量有700多斤。“园区的建成,不仅可以盘活土地资源,吸纳村民就业,还能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周召荣说,市里的科技特派员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合作社将联合当地11家农业合作社,加强协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帮扶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增收。

    据了解,目前西宁市已吸引3200余名能人回乡返乡创业,签订投资19亿元的34项“企业兴乡”项目……一幅乡村振兴的图景正在高原大地徐徐铺展。


     
    关键词: 西宁 食用菌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