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18时,成都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装车间,约100名工人仍在忙碌。“赶订单,这批货今晚必须送到成都各个超市。”成都丰科厂长李德成电话不断,双眼里带着血丝。“这几天每天睡眠不到5小时,200多人闭环生产,全力保供应。”
作为成都重点保供企业之一,成都丰科从9月1日18时起进入“防疫泡泡”模式,一线员工全员在岗,日产量由27吨增至35吨,所产食用菌全部供应成都。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个方形的栽培筐,沿螺旋形流水线从工厂二楼来到一楼的包装车间。内装36个栽培瓶,每个瓶里有70至80根有效芽,“一根有效芽就是市民俗称的一朵蘑菇。”包装工周春蓉戴着手套,熟练地采下蘑菇,装入托盒里。
“以前厂里住宿员工只有几十人,闭环生产后突然增加到200多人,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李德成介绍,工厂宿舍房间有限,住不下的员工就拼床睡。
在栽培房,一瓶瓶白玉菇和蟹味菇整齐排列在栽培床架上。“这次为了保供应,我们紧急用科技手段让蘑菇更快生长。”李德成介绍,“9月1日18时起全员上岗,开足马力抢产量,当天短短6小时内产出20吨。”
依托青白江的陆港枢纽优势,成都丰科的产品时常通过成都国际班列出口至欧洲及东南亚。“9月1日闭环生产保供应以来,我们暂停了出口和国内其他城市的销路,只保障成都。”李德成说,在这个关键时刻,成都丰科毅然决然选择了担当。
数据显示,9月1日前,成都丰科日产食用菌约27吨,闭环生产后增产至35吨。同期,成都丰科供应成都市场的食用菌至少增加4倍,出厂价格却下调至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