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工厂”种菇,科技兴农有活力


    【发布日期】:2022-09-24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潘璐 刘珂
    【核心提示】:在如意情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采收车间是最繁忙的地方,有二三十名工人在忙碌着。至于其他环节,只需要很少的人工投入。原材料的预处理、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的过程,几乎都是依靠机器进行。把农业生产变成工厂化的生产,是目前食用菌生产的趋势。虽然工人不多,但整个生产环节,都活跃着技术人员的身影。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技术的革新能第一时间推动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让种养殖业抗风险能力提高,让农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提高,让农民更加富裕乡村更加有活力。丰收节前夕,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东西湖区,探访了两家农业企业,和技术人员聊了聊,看他们是如何在农业生产一线把科技力量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

    @辛安渡街道

    工厂化种蘑菇

    提质增效更环保

    在如意情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采收车间是最繁忙的地方,有二三十名工人在忙碌着。至于其他环节,只需要很少的人工投入。原材料的预处理、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的过程,几乎都是依靠机器进行。把农业生产变成工厂化的生产,是目前食用菌生产的趋势。虽然工人不多,但整个生产环节,都活跃着技术人员的身影。

    提供菌种,从源头把控生产稳定

    制作菌包的原材料来到工厂时,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马晓龙带着团队来进行原材料检测。“棉籽壳、玉米芯、木屑是制作菌包的主要材料,每个批次的原料含水量不同、颗粒度配比不一样、木屑发酵程度不同,都需要检测后才能给菌包提出最佳配比,这是保证能出菇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还要检测原材料的重金属残留,保证出菇的品质。”马晓龙博士说。

    作为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武汉站站长,马晓龙博士带领着武汉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室团队,活跃在食用菌栽培、育种的一线。“如意情是今年开始正式制作新的菌菇品种鹿茸菇的,但是我们的育种合作开始得更早。”鹿茸菇的原始菌种,来自于马晓龙团队的实验室里。马晓龙博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如意情公司从实验室里取了四支试管的原始菌种。原始菌种被保存在-80℃的超低温液氮里,保证菌种的纯度、活力和稳定性。

    优质原始菌种,从源头上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如意情工厂技术主管胡佳明表示,实验室培育的原始菌种,在工厂实验室进行了五个月的扩繁实验,菌种表现稳定。在接种阶段,公司采用的是先进的液体菌种,用机器喷洒在菌菇包上,保证每一包蘑菇的出菇数量和大小。“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我们工厂通过生产制定标准的工艺流程,两者配合,即使是引入的新品种,我们也有保证丰收的底气。”胡佳明说。

    在采收车间,记者看到,鹿茸菇菌柄的高度整齐划一,菌伞的大小也都差不多,这样的产品“丢头”很小,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整齐。

    提质增效,食用菌生产不靠天时

    如意情公司的第一批鹿茸菇是今年6月23日装瓶,到9月9日出菇,这个时间正值武汉高温时节。传统的菌菇生产是避开夏季的,因为夏季的温度不适合出菇。但是工厂化生产,控制出菇房的温度和湿度,就能保证出菇的时间和品质,且一年可以多次出菇。

    如意情工厂里,占地最大的当属培养车间。两栋厂房,有72个培养车间,每个车间有4万个菌包。推开厚重的钢制闸门,从地面直到四米多高的天花板,一排排蘑菇整齐地排放在架子上,场面非常壮观。空调控制温度,氤氲的湿气保证湿度,照射的蓝光保证出菇生长的光线,菇房里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在钢制闸门外的控制面板上。

    目前车间每天的出菇量在22吨左右。公司品牌市场部总监陈小光告诉记者,前期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考察,进行了市场培育。如意情公司目前是全国鹿茸菇生产的龙头企业,今年武汉工厂转产,由单一做金针菇转为同时生产金针菇和鹿茸菇,目前武汉工厂的产品主要在华中地区销售,“销售火爆,供不应求,下一步,工厂的产能还将进一步提升,鲜菇和干菇同时生产”。

    把市场信息反馈到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生产优质品种进一步扩大市场,两者相辅相成。“之前武汉工厂主要生产金针菇。它的出菇时间比鹿茸菇短,技术成熟,缺点是市场日趋饱和,所以企业决定转产生产鹿茸菇。和马博士的实验室合作,加上工厂多年的生产经验,我们有信心把这种效益好的菌菇市场进一步扩大。”陈小光说。

    马晓龙表示,作为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成员,他们的实验室里培育了近30个国内主要栽培的菌种,这保证了一旦企业有生产需要,实验室就能第一时间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这就是“藏粮于技”。“像鹿茸菇这种菌种,它的生产技术要求比常规菌菇要高。就连喷洒在上面的水分、水质不一样都会影响它的生长。我们经常和工厂技术人员交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温度和湿度的技术参数。”除此之外,马晓龙和实验室成员还定期在出菇房放置培养皿,再通过检测培养皿里的菌群,看出菇房里是否存在致病菌,指导企业定期消毒。“出菇房用得久了,容易滋生病菌,比如绵腐病、面包霉等,只有定期检测才能保证出菇顺利。”马晓龙解释道。

    据了解,目前武汉市食用菌生产以工厂化生产为主,设施大棚栽培作为有效补充,栽培包括金针菇、双孢菇、平菇等常规品种,也栽培鹿茸菇、鸡枞菌等市场认可度逐步提高的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羊肚菌、灵芝等珍稀菌种的培育。马晓龙博士信心满满地表示:“作为湖北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中的一员,我们要进一步和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优质菌种,帮他们分析和解决病虫害问题,同时研究菌渣的再利用,让整个食用菌生产提质增效并且更加环保。”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