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雷公山腹地,绿树青翠。
青山下蕴藏着两大宝贝,一个是茶叶,一个是天麻。
雷山县致力于打造 " 茶麻古道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2020 年,雷山县人民政府申报 " 雷山县乌杆天麻省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 " 获得批准建设。该示范区以天麻基地为载体,将技术研发与标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了雷山乌杆天麻品牌,有效推进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雷山县立足山林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发展理念,紧扣 " 雷山乌杆天麻 "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围绕打造中国 " 道地乌杆天麻产地 " 目标,科学合理布局,盘活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天麻产业,全力推动了林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
示范区项目建设以来,雷山县将乌杆天麻标准化种植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加大财政投入,实施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明显,成效显著,实现了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的良好效益。2020 年全县天麻面积达 1.77 万亩,全县天麻产品年产量达 1100 吨以上,年综合产值突破 0.8 亿元。2021 年,全县标准化天麻种植面积 2.88 万亩,天麻鲜产 1586 吨,产值 1.2 亿元,2022 年标准化天麻种植 2.9 万亩。截止 7 月底,全县天麻产量达到 1313 吨,产值 1.05 亿元。示范带动下,覆盖全县 8 个乡镇 54 个村,全县注册经营主体 15 家,种植大户 150 多户,从业人员 500 多人,产业辐射带动全县 4300 余户,1.6 万人实现了增收致富。
标准化支撑,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雷山县大塘镇万亩天麻种植示范基地,山青叶绿,春意盎然,雷山县方祥世章天麻开发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为村民讲解种挖技术,大家在山林间翻土、采挖、选种、种麻,忙得热火朝天。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天麻种植基地 29 个,全县天麻产业规模也从 2018 年的 423 亩增加到如今的 2.88 万亩。
建设乌杆天麻种植标准体系,是示范区建设的前提。因此,雷山县把标准制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将种植规程制定、实施和监管作为主线,贯穿示范区建设始终。聘请省农科院、州农科院、县级专家,组建雷山乌杆天麻种植综合标准体系编制组,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执行国家、行业及相关标准,研究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雷山乌杆天麻》、《地理标志产品雷山乌杆天麻种植规程》两个州级地方标准,并于 2020 年 12 月在国家标准网上正式发布,2021 年 6 月 10 日实施。
目前。雷山乌杆天麻种植标准体系共引用标准 21 个,其中基础标准 7 个,技术标准 4 个,质量及检测标准 6 个,加工、采收和贮运标准 3 个,产品标准 1 个;从雷山乌杆天麻种植环境、菌种及菌材的管理培育、种麻选择、生产技术准则、田间管理、病虫害及其防治、乌杆天麻收获与加工、产品质量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级评定、标识包装销售等方面规范雷山乌杆天麻种植加工销售。根据黔东南州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安排部署,2022 年对《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两项标准进行修订发布,将更加有利于标准实施,更好打造特色品牌,促进雷山乌杆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标准实施,延伸产业链。为发挥示范区示范引领作用,持续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标准宣贯活动。创新形式,两年来将农业标准化工作列入乡村农民技术学校的重要课程 , 先后邀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教授讲课 10 余场次,受训 3000 多人次,发放培训教材及技术资料 2000 多份,不断加深广大农户对天麻种植标准和规程的了解。强化标准监督实施,加强对示范区从种植、到生产、加工全过程标准化管理进行监督,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严格按标准规范种植生产;并以公司为龙头,从基地到农户、到加工企业、到市场,把标准贯穿始终,全力保证产品质量。
延伸产业发展,以天麻 " 药食同源 " 试点为契机,加快雷山乌杆天麻 " 药食同源 " 申报工作,2022 年 1 月,雷山县供应链公司申报获批为试点企业,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目前,雷山县供应链公司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筹备,严格按照要求,把好产品质量关,落实安全生产,并有序推进天麻药食同源系列产品研发打造,推进雷山乌杆天麻产业发展。
标准化引领,天麻产业做大做强
标准化引领,巩固脱贫成效。自雷山乌杆天麻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通过不断实施标准化体系种植和管理,在制种育种技术上实现了突破,拥有了自己天麻种源和 " 两菌一种 " 繁育基地。雷山县的天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天麻种植实现贫困山区农民实实在在地增收。龙头企业示范带头,积极拓展销路,扩宽产业链,从林间地头到餐桌,以食药同源养生美食馆的方式融入社会大众,有效的宣传和推广雷山乌杆天麻品牌。在后疫情时代,各大龙头企业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用标准化种植管理方式不降返增种植面积,提供更多工作岗位,让基地周边的老百姓就近就业。
在乌杆天麻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引领下,覆盖全县 8 个乡镇 54 个村,全县注册经营主体 15 家,种植大户 150 多户,从业人员 500 多人,产业辐射带动全县 4300 余户,1.6 万人实现了增收致富,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标准化引领,做大做强天麻产业。自 2019 年至今,天麻产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不断提升,产业不断壮大。2019 年,天麻种植面积为 0.71 万亩,产量为 151.83 万公斤,产值为 6376.86 万元。2020 年全县天麻面积达 1.77 万亩,全县天麻产品年产量达 1100 吨以上,年综合产值突破 0.8 亿元。2021 年,全县标准化天麻种植面积 2.88 万亩,天麻鲜产 1586 吨,产值 1.2 亿元,2022 年计划标准化天麻种植 2.9 万亩,截止 7 月底产量达到 1313 吨,产值是 1.05 亿元。
标准化引领,有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示范区建设主要以杉木和厚朴等高大乔木为主的林地,是在林下实施种植,且天麻种植依托自然环境、气候、土壤等,无需任何人为施肥,对主要树种高大乔木起到抚育促进的作用。雷山县积极探索了日照低,且荒废 6 年以上的山地进行天麻种植,节约土地资源,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最大化。通过标准化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天麻的产量和质量,还在一定程度的保护了天麻种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