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县委副书记、县长许锋带领县政府班子以及县政协副主席余麟,县人大三级调研员陈泽霖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大桥、吉巷等乡镇负责同志集体调研古田菌菇产业园建设。
为什么建设菌菇产业园?在大桥、吉巷片区调研中,调研组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是食用菌是古田的主产业,是全县的支柱富民产业,全县农业人口中70%的家庭、70%的劳动力、70%的收入靠食用菌,我们不仅有守护“中国食用菌之都”这个光荣品牌的责任,我们还有继续擦亮并打响这个品牌的义务。二是大吉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宁古高速吉巷互通、古屏高速大桥互通、环湖路畅连城乡、泮洋口链接京台。三是大吉片区产业聚集突出。环湖6个乡镇的银耳、猴头菇、海鲜菇、茶树菇等环片区紧密分布,产业链条完整、品种多样。四是大吉片区要素保障完备,具有5000多亩的用地储备,具有拓展万亩空间的规划能力。
建设什么样的产业园区?调研组提出了产业布局构想。
让政府管产业和发展,让市场管产品和企业。只有把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才能奠定古田在食用菌行业的领军地位。加快建设全国菌菇交易中心、全国菌菇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全国菌菇会展中心、全国菌业种业中心、全国菌菇博物馆、全国菌菇数字研发检测中心、全国菌菇培训中心、全国菌菇总部经济中心、全国菌菇文旅中心,要让人想到菌菇就想到古田和想到古田就会想到菌菇。
怎么建设产业园区?调研组提了5点要求。
一要站在全国乃至世界高度规划设定园区建设。二要立足当下做好可研、立项、报批、安征迁等前期工作。三要全方位开展多层面招商工作。四要提升资金运作水平,多维度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五要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凝聚要素保障和乡镇力量。坚持不懈地用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古田菌菇事业做成世界菌菇中心。
调研中,许锋强调——
我们要立志把古田做成买全国卖全国汇聚全国的“菌菇中心”,把菌菇的菌和红曲的菌做成全国之最,从一产到二产、三产乃至三产加,从实物到虚拟、从线下到线上、从古田到“一带一路”并走向世界,让有关菌菇的事在古田办,让有关菌菇的人到古田来,让有关菌菇的资金流向古田。
在大吉片区,许锋主持召开了一场特殊的政府常务会议,把会议搬到田间地头,现场调研、现场研究、现场解决。想了就去办,办了就办好。会上,许锋提出了“三个务必”要求:务必着眼大局,解放思想大胆干;务必着眼古田,咬定目标放手干;务必着眼将来,凝心聚力一起干。
今年以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菌菇产业园项目建设工作,6月27日,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项目选址工作;7月3日,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启动前期工作并确定领导小组;9月19日,县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项目建设;9月21日,县人大组织专题调研组开展实地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10月11日至13日,领导小组前往宁德市就产业园规划向在宁乡贤及相关市直部门征求意见。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扩大项目影响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将菌菇产业园建成引领古田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高地,进一步巩固古田“中国菇业之源,世界菌业之窗”的菌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