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织金县后寨乡公鸡山家庭农场种植基地,层层菌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香菇,农场主杨进龙正忙着采摘香菇装筐。
看着圆润饱满的香菇,杨进龙非常高兴。“现在一级香菇6.5元/斤、二级香菇5元/斤、三级香菇3元/斤,摘下的这些香菇即将运往贵阳香菇批发市场。”
杨进龙是织金县后寨乡一位独臂苗家汉子,苦难的命运没有让他低头,反而铸就了其坚忍不拔的性格,他靠种菇走上了致富路,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菇大王”,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后寨乡公鸡山食用菌家庭农场。
近年来,后寨乡坚持走“微型园区+家庭农场”的路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家庭经营、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利用扶贫车间的闲置资产,主动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建设集制种设备、大棚、水池、机耕道、烘干设备、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微型园区,采取“反租倒包”方式,让有发展食用菌意愿的农户廉价租赁园区大棚发展香菇产业。农户“蝶变”为家庭农场主,微型园区、家庭农场共享公共资源,实现抱团发展,群众一起发展香菇种植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群众为主体、以农场为单元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如今,“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后寨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许多群众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同时学到了不少香菇种植技术,成为固定的产业工人有了稳定收入。目前,全乡共发展香菇、木耳、林下赤松茸等食用菌种植1600亩,建有香菇种植大棚487个,食用菌产业园2个,家庭农场18个,入住种植大户147户,带动农户就业533人,纯产值798.3万元,年人均务工增收1497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