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清晨,册亨香蕉大数据扶贫产业园内一片繁忙,放眼望去,只见蕉田里密密麻麻地摆放着黑木耳菌棒,形态各异的木耳破棒而出,村民在田垄间娴熟地采摘。“在冬闲的香蕉田种植黑木耳,这既是创新模式,又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册亨县高洛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怡赞叹道。
“刚好种完木耳,就可以接着种香蕉了。”谈起“蕉耳轮作”,贵州荣善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庭贵面带微笑算了一笔账:“黑木耳的废菌棒还可以放到香蕉地里做成有机肥,改善土质环境。”“今年,高洛街道糯米蕉产业园中种植的190余万棒木耳,预计可产出黑木耳23万斤,总产值为800余万元。”
近年来,册亨县通过“蕉耳轮作”模式,抓住糯米蕉的种植空档,利用冬闲土地种植木耳,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实现改善土壤、一地多用、蕉耳两收等多重效益,同时带动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冬天种木耳,春天种香蕉,一年四季都有钱赚哩。”高洛街道高寨村六组村民罗乜桃笑着说,“在家门口多了一份收入,又能赚钱又方便照顾家庭,比单纯务农的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挺好的!”随着经验越来越丰富,罗乜桃和其他务工人员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汗水和付出,过上越来越幸福的日子。
册亨香蕉大数据产业园以发展香蕉种植业为主题,并通过“蕉耳轮作”与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生态技术模式,手把手教务工人员种植木耳与香蕉,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每天至少都有50余名工人同时作业,忙的时候每天有150余名工人,每小时收入不低于10元。”据贵州富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王岚介绍,园内的工人大部分是来自附近村子的群众,大多为留守在家的妇女,如今在家门口成为“工薪族”,每月收入有了保障,装进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多,生活逐渐好起来,大伙儿的观念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册亨县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现如今的册亨香蕉大数据扶贫产业园按照“扩规模、强龙头、创品牌、惠农户”的发展思路,依托南北盘江低河谷地区自然条件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大力发展糯米蕉产业,探索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产业发展新路。目前,该县糯米蕉种植面积9.7万亩,年总产值3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