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拂万物生,随着春天来临,各行各业也逐渐复苏过来。在以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的黔东南州剑河县,也在新的一年开启了新的篇章。
春雨润新苗,日前,在剑河县久仰镇久丢村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数十万菌棒摆满了林木之下的每一片土地,在春雨的滋润下,每一根菌棒都焕发着生机。
“第一批黑木耳刚刚采收完,这几天连续有雨,过几天又要组织人手采收了。”久丢村党支部书记杨通荣看着菌棒上刚刚长出的木耳说道。
自剑河县将食用菌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以来,久丢村林下食用菌基地便作为该县食用菌示范种植基地来打造,通过“党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持续为该村90户脱贫户实现分红,带动200余人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现在我们主要以卖干品为主,很多浙江的老板都等着收我们的木耳呢,都不愁卖。去年我们脱贫户每户都分到了2000元的分红。”杨通荣表示,随着今年“三社联动”机制的推进,该村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好。
菌棒种植带来的生机自然离不开菌棒生产企业的发展。
走进剑河县岑松镇食用菌产业园区鹿茸菇菌棒生产线,工人们正忙碌地赶制着新一年的菌棒订单,装袋、封口、装栏、上架,在半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一切井然有序。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为进一步实现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剑河县将食用菌产业发展进行再部署、再规划。
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县委、县政府引进实力雄厚,具有多年食用菌生产、经营经验的福建省厦门市如意情集团入驻剑河,注册成立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食用菌产业园及部分食用菌基地开展技术改造以及管理经营。
“目前我们正在针对现有的菌棒生产线和园区的许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争取在今年6月让我们的产能达到理想状态。”贵州顺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建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据程建华介绍,在技改完成后,菌棒产能将从现在的每日6万棒增长为每日14.5万棒,预计鹿茸菇产量可达2.3万吨。同时,用工量也将从过去的190余人提升至300至500人的规模,进一步助力各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的目标。
食用菌生产的欣欣向荣不仅仅在菌棒生产上,在剑河县建江菌业食用菌生产厂,一朵朵新鲜的红托竹荪长满了恒温厂房的每一层育菇架,采摘工人则忙碌地采摘着丰收的竹荪。
“得益于我们省农科院的技术指导,我们的红托竹荪也真正实现了四季种植采收的可能。”基地负责人、贵州建江菌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说。
据悉,红托竹荪作为高附加值的珍稀食用菌,一直是该工厂种植发展的重点,但室内生产过去曾面临着诸多难题,大规模种植一直没能实现。随着省农科院提供定点的技术服务指导,难点、困点得到了一一解决。
“从去年5月以来我就长期驻扎在这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现在红托竹荪的种植基本能够实现在74天内采收的目标。”贵州省农科院技术服务专家谢德菘说道。
据吴敏介绍,目前,该基地内共有红托竹荪育菇大棚55个,每年预计产出红托竹荪16万公斤以上,主要销往成都、昆明、上海等城市,供不应求。
食用菌的生产、培育、种植仅是该县食用菌产业链条的一部分。未来,剑河县还将持续优化食用菌产业生产、研发环节,创新拓展深加工产品类型,实现食用菌产业增产提质,以产业带动助力剑河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