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尽春回,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凫峰镇凫源村黑木耳种植基地迎来了2023年第一个采收季,经过雨水的浸润,一行行排列整齐的菌棒上,黑木耳如雨后春笋般破壳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袋。
“我们与采购方签订了协议,把它们晒干、运出去,我这心里就踏实了。”凫源村支部书记周民旺说道。
据悉,该镇依托区位、生态、资源优势,以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为突破口,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并积极与农业技术机构对接,通过品种引进、技术改良等方式提升食用菌质量;项目实行过程中,通过两村项目联建的模式,为黑木耳产业申请了近70万元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同时利用合作社自筹资金20多万元,打造木耳水稻轮作基地25亩,一期投入的20万棒黑木耳菌棒,已陆续产出并采摘;前期通过订单+零售等渠道,售出木耳5000多斤,销售额达17万元,当前,新的一批木耳正在采摘中,预计产量近1万斤,后续还将采收两批
木耳,预计上半年累计产量近3万斤、收益90余万元。
该村的部分低收入群体也是黑木耳产业链条中的一环。村里把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群体吸纳到基地建设、木耳采收等工作中来,一方面能够提升该群体的收入,同时也能帮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该镇按照“政府主导、村集体参与、市场运作、群众支持”的产业思路和经营模式,着重发展以“凫绿、凫粮、凫菌、凫蔬、凫果”为核心的“五凫”产业,同时加速谱写文旅融合大文章、向外界推介本地名片,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