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潭乡杨林村黑木耳迎来了新一轮的采摘期,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菌棒在田里整齐排列,菌棒上长出的朵朵黑木耳肥厚光亮。村民们忙着将菌棒上成熟的黑木耳摘下来装入桶里,“春耕”变“春收”,一派“春天丰收”的景象。
“我共种植了2.5万个菌包,20天左右采收一次,今天是第3次采收了,能采收5个多月,预计产量5000斤。”李小南笑着介绍道,品质好的木耳能卖到60元/斤,最差的保底价也有30元/斤。“我与企业签订了协议,企业提供菌种和技术扶持,培育成功后再由企业统一收购,不愁销路。”
据了解,李小南是该乡第一批引进黑木耳产业的“吃螃蟹者”。李小南之所以敢于尝试,除了签订了购销协议,还有杨林村的好山好水非常适合种植菌类;同时黑木耳种植管理时间段刚好与茶叶采摘空闲期重合。“这个时间段,家里劳动力充足,而且黑木耳管理相对简单,早晚各浇一次水,种植两月就能采收。所以我选择黑木耳产业。”“我的年龄大了,现在每天在木耳基地这里打工,活不多还轻松,一天还有80到100元的收入。”家住木耳基地附近的彭大姐一边采着木耳一边笑着说。
采摘后的黑木耳要及时晾晒干制。这不,这边妇女们忙着采摘,三轮车往返穿行晾晒房与基地之间,另一边的工人们则忙着用将刚采摘下来的木耳拉入晾晒棚进行晾晒、翻检。
经过采摘、晾晒到装袋、销售,小小的黑木耳绽放出了朵朵“致富花”。据了解,李小南家2022年黑木耳销售收入达到15万元,今年木耳大丰收,预计产值达到20万元,较上年增长33.3%。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发展菌类、豆类、中药材等山区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产业振兴蹚出了新路子。”宏潭乡党委书记唐飞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