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黑木耳采摘接近尾声,但卢小末今年的心情比往年要更好了一些。“今年村里办了一个黑木耳加工厂,听村干部说,这是为了维护咱们种植大户的利益,以后种植黑木耳的利润将会更高。”
“这就是我们的黑木耳加工厂房。”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洋湖镇珠虹村党支部书记冯双龙指着已经建好的厂房说,珠虹村农业经营主体34户,食用菌家庭农场17户,食用菌合作社1户,2022年度珠虹村共黑木耳种植128万棒。
“往年,每到木耳上市销售季节,虽然很多外地商贩前来收购,但是存在着压价的情况,还有就是统一收购,无论木耳的品质好坏,全部论斤收购,这样无形当中就损害了村民的利益。有的年份甚至存在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冯双龙说,为此,鉴于该村实际情况,他们决定自己建个加工厂,将利润牢牢守在自己的“口袋里”。
冯双龙介绍,经过紧张施工,今年年初,一个占地600余平米的加工厂房建设完成,目前正引进设备,预计本月底即可投产运行。“我们加工厂房集收购、分拣、包装等为一体,由村统一收购,最大程度维护村民的利益。”冯双龙介绍,他们将会根据木耳的大小以及品相分出不同等级,后期再经过加工和包装等工序对外销售。“比如直径3公分左右的木耳,市价在50块钱左右。5到7公分的,则是30块钱左右。而大于10公分的就只有27块钱左右。”
冯双龙介绍,黑木耳加工厂年生产加工黑木耳成品约在15万斤,预计年收入225万元,预计年利润75万元。通过传统商贸市场渠道批发、终端零售以及网络电商平台销售,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0万元,同时能有效帮助黑木耳种植大户就近销售黑木耳,还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加入种植黑木耳创业队伍。
记者从洋湖镇了解到,该镇全年种植约在800万棒黑木耳,通过该产业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丰厚利益。但如何将菌棒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也是该镇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目前,公司‘吃不饱’。有多少菌棒,我们都收。”位于洋湖镇北山村的池州市家栋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家栋站在生产车间里说,他们通过回收村民的木耳菌棒,通过分割机将菌棒进行破碎分割,里面的木屑可做成颗粒有机肥。“经过回收加工,颗粒有机肥市场价在550至700元每吨,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份左右,珠虹村的3000平米自动化制棒厂就要建成,届时将达到日产30000棒高标准木耳棒,年生产总量180万棒,一个菌棒全产业链在洋湖镇即将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