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是中国竹子之乡,竹产业是临安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竹林退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品类型单一化等问题,竹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居住在青山湖街道研口村的蔡苗祥为增加竹林收益,在杭州农科院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套种大球盖菇,几个月来成效显著。
走进研口村高家坞蔡苗祥的林地,青青翠竹,碧绿如洗。在这片竹林地面上,一朵朵白色菌杆、伞面赤红的蘑菇探出了“小脑袋”,星星点点遍地都是,这就是大球盖菇,又名赤松茸。三月开始,正是大球盖菇的生长旺期,每天清晨天还蒙蒙亮,林农蔡苗祥就会来到林地里采摘。“我这片大球盖菇种了有七八分地,一天能采两次,早上已经采了五六十斤了,多的时候,一天能采200斤左右。”蔡苗祥说道。
据蔡苗祥介绍,自己是从去年九月开始套种大球盖菇,为了既保证菇的产量和质量,又不影响竹笋的生长,蔡苗祥就地取材,选择将竹屑进行搅拌、发酵等工序制成纯天然养料,作为培育大球盖菇的“温床”。由于大球盖菇属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在5℃~36℃,蔡苗祥洒下菌棒后,只需要每天洒水,短短一个月,成片的大球盖菇便冒出了头。他表示,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销售至今吸引了不少回头客。“从去年九月到现在,我已经卖了将近两万元。”蔡苗祥喜笑颜开。
首次试点种植就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这也让蔡苗祥看到了商机。他告诉记者,自己有竹林地160余亩,今后还将拓宽种植范围,进行大球盖菇的轮作套种,来增加收益。相信随着大家对大球盖菇的知晓度和接受度越来越高,这遍布林地的“小伞”也能带来“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