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石硐镇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内,一簇簇、一朵朵羊肚菌铆足了劲往上窜,鲜嫩肥厚,甚是喜人。工人们娴熟地收割、分拣、装箱,到处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息烽县利用冬季空闲蔬菜种植大棚资源,探索创新“菌+菜”轮作模式,合理利用茬口种植一季蔬菜和一季食用菌,切实提高土地、大棚使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现在货源紧俏,不愁卖!”石硐镇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郜维孟说,眼下,基地共种植菌类600余亩,品种有羊肚菌、木耳、大球盖菇等,全部采用“菌+菜”轮作模式栽种,腾退出来的大棚将接茬种植辣椒。“今年的羊肚菌从2月底开始采摘销售,3月底全部采收完,预计产量可达15万斤,产值600万元。”
息烽县农业农村局果蔬站负责人吴崇文说,“菌+菜”轮作是根据食用菌和蔬菜生长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求,利用同一个蔬菜设施,综合安排茬口开展种植。具体而言,就是秋冬季种植食用菌,春末食用菌生产结束后,菌渣就地还田还土,春夏季接茬种植蔬菜作物,如此循环。
吴崇文说,今年息烽县将通过‘菌+菜’种植模式带动全县种植食用菌2500亩(万棒),同时通过“稻+菜”“菜+稻+菜”等轮作模式的示范推广,带动全县实现蔬菜种植31.6万亩(次)的目标,积极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亩均效益等方式,打造农民增收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