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并把这三个字琢磨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充分发挥自身生态、区位、资源等优势,将发展“土特产”作为有力抓手,成为当地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滑子菇:撑起“致富伞”
近日,汤原县汤原镇北靠山村滑子菇栽培示范基地内一派忙碌景象。附近的村民早早就来到这里忙活起来,采菇、剪根、炒菇,盐津……“我在家闲着就过来剪根,也不累,一天能挣一百多元。土地出租赚钱,过来务工也赚钱,守家待地的挺好。今年让我儿子也种几棚,稳当地挣点钱。”村民李大娘高兴地告诉记者。
产业兴镇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汤原县通过全力支持和引导各村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菌菇产业,实现三产融合。利用专项资金建设花海育苗温室大棚16栋,总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北靠山村将果蔬产业扶贫基地暖棚和承包村民土地,出租给当地食用菌企业,该企业投资建设了25栋滑子菇大棚示范基地,投放40万袋滑子菇菌包。
记者从汤原县乡村振兴局了解到,2022年,滑子菇为北靠山村集体经济增收24万元,村民增收约23万元,预计2023年带动脱贫户103户增收,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食用菌:新品种培育调结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汤原县立足本地特色,把食用菌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村情的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香兰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马英介绍,该村通过尝试种植培育赤松茸、羊肚菌,不仅调整了食用菌产业结构,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截至目前,新建村食用菌产业解决了当地15户脱贫户就业问题,脱贫户月增收1500元至2000元。
香兰镇食用菌产业园项目通过整合国家产业强镇项目资金与社会资本,建设占地18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158栋,打造高标准菌类种植示范园区。同时注册“香兰木耳”品牌,因地制宜打造“菌三角”产业群。
据了解,2022年全镇食用菌产量达11000余吨。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菌户”的运营模式,吸纳就业人员660人,销售额达1200余万元,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抓龙头、立项目、树品牌,汤原县正持续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在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的同时,有效防止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