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弹指一挥间,平泉食用菌产业从昔日一家一户小窝棚里的“小打小闹”,现已成长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食用菌之乡”、“中国特色产业集群50强”。小蘑菇闯出了大市场,产品常年供应国内外市场,远销美、日、韩、荷兰、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平泉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利用林业“三剩物”生产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999年,受严重旱灾影响,大田作物几近绝收,刚刚起步的食用菌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全县栽培食用菌560万盘(袋),实现产值4000万元、菌农户均增收2000多元。为此平泉将食用菌确立为“农业立县”支柱产业,逐步打造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平泉把园区作为整个产业的第一车间,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水电路配套、财政补贴等一系列园区优惠政策,把菌农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中领出来。为提高平泉食用菌知名度,连续举办三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大会和“首届国际食用菌餐饮烹饪大赛暨亚太地区食用菌联谊会”,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为打造产业“航空母舰”,平泉培育壮大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30余家,建成保鲜厂50余家、烘干厂5家,协会及专业合作组织60余家,年加工能力5万吨。全县引进新品种10多个,研发、推广新技术20多项,开发产品8大系列50多种,并完成平泉食用菌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建立自主品牌。
目前,平泉形成了香菇、滑子菇、黑木耳、平菇等多品种相补充,长短周期相结合,多模式周年生产的发展格局,产品常年供应国内外市场,远销美、日、韩、荷兰、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泉的优质滑子菇生产基地居全国首位。2008年,全县食用菌生产规模达到1.1亿盘(袋),产量达10万吨,产值经营额10亿元,提供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食用菌产业步入了即将腾飞的关键阶段。
今年,遇到建国以来特大旱灾,食用菌再次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撑,全年生产总量将达到2亿盘(袋)、总产量20万吨、产值16亿元。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他们给食用菌产业巧妙地注入文化内涵,启动了总投资10亿元的“菌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兴建了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中华菌文化博览中心”。“中国菌乡”正逐渐成为平泉响当当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