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周村区蔬菜局以“科学发展,兴菜惠民”为中心,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扶持南部山区发展洞穴双孢菇种植,实现了产业增效、菇农增收的目标,有效带动了全区食用菌产业的长足发展。
一、加强基地建设,优化生产环境。周村区王村镇葫芦山区域为丘陵山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适宜于发展双孢菇、鸡腿菇等珍稀食用菌洞穴栽培,且当地有较长的洞穴双孢菇栽培历史。周村区蔬菜局通过多方考察、研究,最终确定以葫芦山区域的王村镇南河东村为示范点,建设双孢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并将该基地列为2008—2009年主建的3大重点基地之一。基地建设开工以来,周村区蔬菜局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先后投入20余万元,用于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优化了生产环境,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方便了物资、产品运输和日常生产管理。在此基础上,区蔬菜局积极联系区武装部,将葫芦山的一条常年闲置的战备山洞免费提供给菇农使用。目前山洞已全部投料生产,增加种植面积近1000平方米。
二、推广轮作技术,实现增产增效。受气候影响,传统的反季节双孢菇种植技术只能在夏末初秋和冬末初春两个季节开展,其余时间洞穴均闲置。为进一步提高基地产出率,增加菇农的经济收益,区蔬菜局合理利用了双孢菇、鸡腿菇生产季节和温度要求的差异,摸索出适合基地的生产模式,即利用两季双孢菇生产的时间缺口增加一季鸡腿菇种植,由原来的每年单纯栽培两季双孢菇改为在春末初夏增加一茬鸡腿菇,实现双孢菇—鸡腿菇—双孢菇一年三作三收的高产栽培新模式。经过新模式栽培试验,每100m2洞穴每年可增加收入近万元。
三、提升产品质量,加大绿色认证。
四、建立合作组织,确保农民利益。周村区蔬菜局引导菇农,于2008年8月成立淄博葫芦山双孢菇产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周村区蔬菜局积极筹措资金扶持合作社发展,2009年3月,筹资10余万元为合作社配备了48立方米容量的冷藏保鲜库。同时,蔬菜局协助合作社先后多次聘请专家教授开展科技培训班、组织社员外出参观学习,有效提高社员的种植水平,使社员及时了解到产业最新动态,增强了社员生产积极性。为强化合作社销售体系建设,先后组织社员到济南、河北等地考察市场,拓展销售渠道,目前已达成5个大规模合作销售意向,有效促进了产品销售。合作社发展至今,已有社员60人,生产洞穴80余条,基地生产面积10000余平方米,年产鲜菇15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