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3日,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在山东省临清市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促进食用菌及桑黄产业的发展,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共谋产业发展大计。来自中国菌物学会、从事桑黄等食药用菌研究的专家学者,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等260余人参加。
临清地处黄河故道,现存大量古桑树群,桑树数量2万余株,最古老的桑树树龄达到1200年以上,素有“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的美誉,入选了全国第七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发展桑黄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临清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古桑群资源保护和桑黄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开展桑黄人工栽培、文化资源挖掘,引进高端人才、研发系列产品,逐步形成了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目前,临清已在沿黄故道建设6个种植基地,人工桑黄培植面积达1100余亩,具备年产桑黄菌包800万个、桑黄330吨的规模,研发桑黄中药饮片、桑黄粉、桑黄茶、桑黄咖啡、桑黄酒等系列产品50余种,年产值达1.8亿元。临清桑黄获评聊城“新三宝”“山东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临清市也先后获评“中国桑黄之都”“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去年12月份,山东省中药材标准(桑黄)、中药饮片泡制规范(桑黄)成功获批,并于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桑黄产业发展畅通了渠道、打开了局面。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对临清市桑黄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指出,要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加强桑黄菌种保护和开发,建立保护区和“种质资源库”,培育更多优选品种品系。要加快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开展好桑黄药理、药效研究,推动桑黄药食同源、中成药等发展。要共同努力,加强沟通与交流,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和瓶颈,从政策上支持产业加快发展。要通力合作,协同发展,打造桑黄公共区域品牌,形成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健康产业。
会上,就“聊城新三宝”进行了现场推介。会议还举行了签约揭牌仪式,“李玉院士‘三物融合’科研基地”揭牌等。(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李志臣 通讯员 程源、倪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