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菌根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菌根学青年学术论坛——丛枝菌根真菌分类鉴定培训班在江西南昌举行,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冯固就“菌根生物技术与作物生产:研究回顾与展望”做了分享。
在漫长的系统演化过程中,菌根真菌与植物相互选择、相互适应,并在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干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鉴于菌根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其研究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
“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曾提到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冯固教授介绍过去我们国家的磷肥主要来自于国外进口,全国十五亿亩耕地仅施用磷肥,每年就要花费135亿元,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开始研究利用菌根技术实现磷肥减施增效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利用菌根技术可以在不增加磷肥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据了解,为了推广菌根技术,我国于1979年在辽宁沈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菌根学术会议,人数仅有11人,后续会议约每3年举办一次,2015年以后改为2年一次;参会规模已由最初的十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00-400人,会议的人数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菌根学术爱好者加入我们。但是菌根学术会议仅仅是由一群“菌根爱好者”联合主办,缺少统一、“正式”、“合法”的组织,于是在2008年,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及第一次常务理事会联席会议上通过成立了《菌根及内生真菌专业委员会》,这是第一届专业委员会,也代表着我们后来的菌根学术会议越来越专业、正式。
在报告中,冯固教授就菌根的历史研究成就,重点提及了几位前辈专家的研究成果。汪洪钢提出了利用菌根提高磷肥利用率,在豆科植物上实行“双接种”提高固氮和和解磷,接种丛枝菌根使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一倍,丛枝菌根促进药用植物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和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有效成分生物碱和挥发油的合成;南京土壤所研究发挥菌根真菌增产作用的土壤条件;还揭示了在非灭菌土壤条件下施用磷肥对va菌根效应的影响,这些前辈专家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现在的菌根研究发展依然有指导意义。
最后,冯固教授指出菌根研究是以理论联系实际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的工作,菌根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业、林业、园艺等多个领域,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等方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起初的菌根行业并不被人们所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一个冷门的领域。然而,正是这些菌根研究人员的坚持和努力,使得菌根行业逐渐崭露头角,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们通过对菌根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菌根与植物共生的奥秘,为菌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菌根行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行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投身其中。然而,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菌根行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菌根研究人员。正是他们的甘受寂寞,追求卓越,才使得菌根行业从冷门走向热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第十五届全国菌根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菌根学青年学术论坛——丛枝菌根真菌分类鉴定培训班由中国菌物学会菌根及内生真菌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土壤科学技术学会、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鄱阳湖流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易菇网承办,由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执行。吸引了超过300名与会代表出席,其中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菌根学专家以及行业内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