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航天育种,已经培育出了稳产、丰产的羊肚菌品种,有些优质的羊肚菌菌种可以采收四茬。”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令云南人记忆深刻,因为云南的好儿郎桂海潮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任务。除此之外,云南还搭载了300克种子。在此之前,云南就曾多次搭载特色物种上天,它们在太空“历练”一番后,“练就”了多项“独特技能”。
航天育种,主要就是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强辐射、微重力,使籽种的基因发生突变。发生基因突变的新种子回到地球后,它们的果实大小、颜色、形状、口感、气味、生长周期等可能会发生变化。
“通过三次航天搭载,我们团队共搭载了851份云南高原特色食、药菌菌种,近100个物种。”赵琪边翻看PPT,边介绍道。
目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选育的云南高原特色食、药菌菌种上天遨游过三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了264份菌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载301份菌种,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286份菌种。851份菌种中,有700多份是羊肚菌菌种,其他100多份分别是黑牛肝菌、金耳、白参、香菇、平菇、金针菇、杏鲍菇、竹荪和黑木耳等大宗食用菌菌种和猴头菇、灵芝等药用菌菌种。
851份上天的菌种中,羊肚菌菌种就有700多份,为什么要送如此多的羊肚菌菌种上天呢?赵琪解释道:“目前,云南每年的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0%左右。”羊肚菌种植有生长周期短、劳动强度低、种植成功投资回报高等优点,在云南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农投1号”羊肚菌
赵琪又从架子上拿了两袋金针菇,一袋是待在家安分守己的,一袋是上太空探险过的,上过太空的比待在家的金针菇颜色更金黄,形状更饱满立挺,也更容易开伞。
“上过天的白参吃起来不韧不柴,肉质更脆,孢子也比较少。”赵琪说,孢子吸入过多会引起肺部感染,孢子少了,更利于农民种植。“还有就是上过天的白参在13~16℃就能出菇。”赵琪说,“没上过天的白参在这个温度下基本是睡觉的。”
市场上售卖较多的平菇,“上天入地”后也有了可喜变化。“出菇快了五六天,香味也更浓了。”下一步,计划把这个平菇新品种向种植企业和种植户推广,助推平菇产业发展。
“随着神舟十六号飞船的回来,我们会筛选更多优质的、适合云南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的食药菌种质资源。”随着更多菌种被送上太空,未来会有更多携带新性状和新口味的新品种进入市场,让普通市民享受航天事业发展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