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格尔木红柳村仁达合作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丰富种植种类,提高产品品质。今年10月,合作社又开始尝试种植食用菌类,目前长势喜人,食用菌试种初见成效。
走进红柳村仁达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在专用种植菌类的几个大棚内,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已经完成种植,猴头菇、赤松茸在种植人员的细心管理下正发芽出菇。一排排菌棒排列整齐,一簇簇蘑菇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小心地进行头茬平菇的采摘。
仁达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采摘新鲜的平菇。
来自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范亮食用菌合作社的技术员张夫秀说:“食用菌喜欢比较潮湿的地方和阴凉的环境,而格尔木这边海拔高,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在这边一开始试种食用菌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现在平菇开始出菇了,出的效果也比较理想。从品质来说,跟我们山东的蘑菇差不多,口感比那边的还要好,因为这边用的原料是纯棉子壳的,现在成活率达到99%,很不错。”
为了食用菌种植成功率,前期仁达合作社专门派人到山东食用菌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学习,并把那边的技术人员邀请过来全程进行种植指导。在高原种植食用菌,张夫秀也是第一次,“一开始比较忐忑,担心在这边不能种出好产品。所以从开始拌料到上锅灭菌、装袋出菇,我们都严格程序把控。”
仁达合作社种植采用了菌棒两头出菇圈的方式,不仅让蘑菇长得好看,更提升了菌类的品质和产量。一个菌包能出六茬左右,一个菌棒能出12朵蘑菇,一个菌包能出四斤左右产品。
一筐筐采摘筛选好的蘑菇在大棚内打包装箱,并第一时间送到合作社的直营店进行销售。食用菌的试种成功不仅为合作社提供了更多的产品种类,让农民增收,也极大地丰富了格尔木市民的菜篮子品种,让市民吃上了当地出产的稀有菌类。
红柳村第一书记桓国平在采访中说:“今年,仁达合作社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局引进的这个新品种项目、五个种类,然后立即投入蘑菇种植。目前,出菇率还不错,品质也比较高。明年我们将继续准备再引进其他品种,争取形成一个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来源|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