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阳区德新镇富兴村今年4月投产的第一座立体式层架大棚,目前已取得了初期效果,第一批食用菌已成功上市。
德新镇珍稀食用菌协会成立于2003年9月,之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突如其来的“5·12”大地震使协会发展受到重创,不仅田里的食用菌全部损失,还因土壤变质,造成要么不出食用菌,要么产量极低。为巩固珍稀食用菌基地发展,珍稀食用菌协会大胆对栽培技术进行革新,由原来田间种植变为立体种植--层架大棚栽培。于今年4月投产的第一座立体式大棚栽培技改示范基地已取得了初期效果:第一批食用菌已成功上市。在1.5亩的种植面积上,实现产量9900公斤,产值达12.87万元,净利润为9.87万元。种植户周录强介绍,大棚主要栽培杏鲍菇、白灵菇、鸡松茸、鲍鱼菇、稻田蘑菇等食用菌,产品主要销往成都等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大棚一年可种植6-8轮,一轮食用菌的收益即能收回大棚的建设成本,经济效益比普通大田种植提高10倍。
目前,德新镇富兴村珍稀食用菌基地已被确定为旌阳区首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示范基地”,下一步将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用帮扶资金建立大棚、实验室、购买灭菌锅炉等,力争将该基地打造成旌阳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为农民架起致富增收的桥梁。